QQ泡沫乐园 · 免费提供游戏辅助,破解软件,活动资讯,喜欢记得收藏哦!
综合软件_线报活动_游戏辅助_最新电影_最优质的的辅助分享平台

微信辟谣:新版本未显示朋友圈访问记录(图)

网络 2022-12-06 23:00

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大都晓得,五花八门的软件、APP常常会出现“系统升级”或者“版本更新”的提醒,一般情况下也没有造成太多的关注。而日前,网上一张疑似陌陌系统更新的简介图片引起了大量用户的关注。

这张被冠以“微信系统7.0.X更新操作提示”的图片,有着和陌陌一致的LOGO和配色,并配有文字说明,称“本次更新:将新增朋友圈来访功能,告诉你他来过;同时新增朋友圈逗留时长功能,告诉你他来了多久。”

两段看上去平淡无奇的文字,引发了网友的大量讨论。反对开通该功能的网友表示:“很喜欢没有访客记录的朋友圈”,更有人表示“如果开办该功能,将更换微信号”;赞同开通朋友圈访问记录的网友表示,这样的功能可以“知道谁挂念你,谁懒得理你”。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朱廷劭:因为从目前的这些预测的角度来讲的话,如果才能得到这个人他在各个同学圈里的这些轨迹信息的话,就能够对这个人的一些相关心理指标做一个比较好的预测了。就等于说我通过你看见不同朋友圈的这些轨迹信息,就能晓得你这个人的情况。

微信辟谣:新版本未显示朋友圈访问记录

针对网友的奇思妙想,2月20号,微信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申明,称:“别慌,网上留传的图片是假的”。记者也从腾讯公司据悉,微信会保护用户隐私,在新的版本中并未降低朋友圈访客记录功能。

多个平台默认公开浏览记录 用户难以取消

据了解,微信平台日登陆量达到10亿,海量的阅读记录,已经成为了用户信息的大数据。而网友们之所以在乎朋友圈会不会公开浏览轨迹,是因为有着“前车之鉴”。央视记者通过调查发觉,目前多个用户量达到千万级的网路平台,都存在用户浏览记录被平台主动公开的情况。

QQ空间访问轨迹被公开 隐身访问需付钱

同属腾讯公司旗下的老牌社交平台——QQ,就具有“QQ空间的访客记录功能”。记者发觉,QQ的设置中并没有提供“关闭访客记录反馈”的功能,但却提供了“隐身访问他的空间”和“隐藏他的访问记录”两个收费功能,用户想要使用无痕浏览须要开通QQ的红钻会员,而红钻会员的收费为1个月12元。

钉钉”是一款主打社交类的互联网平台,记者通过数据收集发觉,仅在苹果的iOS系统,“钉钉”近一年的预估下载量超过了3000万次。而记者发觉,“钉钉”在群聊的使用环境中,用户发表的留言前一般被标明了“消息未读”反馈信息,并用不同颜色的字样标记,比如这条消息有几个人未读,当记者点击“未读”的字样后可以清楚查看到到底是谁“未读”这条消息。

记者发觉,“钉钉”在其用户合同中明晰“服务内容包含消息未读列表等技术功能,这些功能服务可能依据用户需求的变化,服务版本不同、或服务提供方的单方判定而被优化或更改”,而记者并没有在“钉钉”中找到关掉阅读记录的选项。“钉钉”的客服人员也向记者表示,该功能的开通并不由用户自行决定。

钉钉客服人员:这块出现一个“已读”和“未读”,比如说她们老总或则说俺们领导发送信息以后,他可以很一目了然晓得什么朋友早已读了,哪个亲戚没有读,这样的话已读的情况下可以他去操作,没有别的时侯可以提醒一下您,就是我发送哪些信息您去看一下,就这个意思。

记者:我若果想关掉,现在目前来说是无法关掉的是吧?

钉钉客服人员:这边是无法关掉的,先生。

/format/jpg/quality/90'/>

调查中记者发觉,用户阅读、浏览的轨迹在未征得其本人同意就反馈给别人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微博平台。“微博私信”作为网路匿名聊天的工具,曾被用户反映由于未能关掉“私信”的已读和未读反馈功能,对信息的接收者带来了困惑。有网友更表示,这一功能直接曝露了用户是否登录和浏览微博的隐私。2018年11月1号,微博平台通过发布公告,称下线“微博私信的已读功能”。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 胡钢:这实际上是传统联通和互联网的差异,电信是一定要完善的,就说我一定要搞清楚对方是谁,因为我们传统的联通的环境下,你电话的固定电话一定清楚的晓得对方是谁,另外电话公司都有登记的。互联网或则说联通互联网、移动通信把这些规则改变了,总体来说互联网对于个人信息的影响应当说是十分大的,所以我们在这些个人信息隐私权益意识日渐攀升的明天,对于这些情况更多一份警醒,应该说是极其有必要的。

专家:浏览轨迹属隐私 平台不应无视

有法律学者表示,目前互联网社交平台中用户的阅读记录被反馈的功能类似于传统电子邮件中的“收到信函的手动回信”。而不同的地方在于电子邮件的阅读反馈是否显示,其决定权在于寄件人,但目前多个网络社交平台的阅读反馈却成为了发送者把握的权力,既不符合用户自由选择的原则,也涉嫌窃取用户数据隐私。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校长 朱巍:网络浏览的行为信息也属于隐私的范围,必须要把退出的机制和无痕浏览的体制让用户去自己选择,不能强制用户去用它们这些新功能,不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之下把自己的轨迹曝露给他人,即便这个人是你好友,这个也不行。这个“已读”和“未读”相当于一个电子邮件的存根,应该由用户自行来决定是否开通。如果剥夺了用户自己设置的权力,直接强制性的要发一个存根给对方,这个可能涉及到一个消费者自由选择权。

今年1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举办App违规违法搜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整治的公告》,明确App运营者搜集使用个人信息时不以默认、捆绑、停止安装使用等手段变相逼迫用户授权,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与用户的约定搜集使用个人信息。有学者就表示,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消解信息的不对称性,而互联网平台对用户的阅读轨迹进行的不对称反馈行为也应该被关注,避免成为监管的真空地带。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 胡钢:从互联网的一贯的逻辑上来说,首先我是要记录你的整个的行动,但是记录完了之后,你不能把这个数据你再去加以借助,再去商业化转给他人,这是不可以的。某个IP地址或则是某个好友哪天访问了我,他感兴趣是哪些,我晓得了这种信息,然后我比如说未经相关的权力人的同意,把它告诉他人,然后这些可能还会导致这些个人信息的这些滥用。未经别人同意,这样做是不可以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