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班主任资格群 -
小伙伴们,在打算班主任资格面试考试的过程中,你碰到的问题有什么?选择题一做就错,错了还错?材料剖析题总是词不达意?简答题无从下笔?别急,小编为你打算了一些简答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你不妨接着往下看!!!
01.简答题题型特征
在试题中,简答题在总成绩中所占分值还是比较高的,一般占30%左右。考试能够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你对简答题的回答情况。简答题涉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让你探讨一种观点,或者对某种理论做出解释,也可能是提供证明,有一定的系统性。回答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论点或按照不可遗漏。简答,这既是简答题内容上的要求,也是这类题的题型特性。
02.简答题解题方法
1.对已有的科学事实和观点作出肯定,阐明其具体表现,这是简答题中比较好对付的一类问题。在回答中,只要说明“是如何”就可以了。
【例】教学为主的标志是哪些?回答:“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方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
2.比较难的一种问题,突出实践过程,强调具体方式,回答“应当如何”。对这类问题,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否则回答就可能出现错误。
【例】如何使中学生把握科学概念?这样答才严密:①合理借助日常概念;②充分利用感性材料和经验;③注意“变式”在把握概念中的作用;④要将词与感性材料相结合;⑤正确下定义;⑥在实际应用中把握概念。
3.最多的一类问题,要求阐述缘由,回答“为什么”。对这类问题,关键把道理讲清楚,看你的论点是否全面。
【例】教育为何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就是这些性质的问题,表现出较强的理论性(答案略)。
4.还有一种特殊问题,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观点,要求划分,加以区别。回答这类问题,语言必须简约,直接点出差别所在,就达到了题目要求。有时,最好的办法和策略,就是表述概念,自然把差别说了下来,不必再写哪些。
【例】再认和追忆有哪些不同?这时表述概念:“再认也叫认知,是对过去感知过的对象再接触时,有熟悉懑,知道它是知觉过的对象”;“回忆也叫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对象不在主体面前,由其他剌激作用而在脑子中再现下来的过程”。这样两个概念相对照,就是一种差别显示。
5.在简答题中,最简单的是一些记忆性问题,不要求你解释,只要求你整体掌握。一个问题,回答的要点多,是这类问题的特征。
【例】我国普通中学应该遵守什么主要教学原则?答案要全面,得写出全部七个原则:①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②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③ 直观性原则;④ 启发性原则;⑤ 循序渐进原则;⑥ 巩固性原则;⑦ 因材施教原则。⑧ 对于这样要点好多的简答题只要写出要点即可,不必解释每位要点,否则会影响整个应试速率。
教师资格面试报名指导
2022下湖南班主任资格报考公告已出!
报名时间:9.2-9.4
报名过程太复杂?报考容易遇见问题?
那你一定须要这场讲堂!
9月1日晚19点
2022下湖南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指导
助力报名,让你更好了解报考注意事项
扫码免费报考
浙江教资报考公告已出!距离考试又更近了一步!
考试最关心哪些?当然是考题啦~
整合2019-2022年6套历年考试试题
赶紧扫码发放吧
仅需0.1元,即可获得~
50佛教资面试简答题
惊喜降临!为你打算看50佛教资笔试简答题必备考点,也可以是“答案模板”哟!背会了,还怕哪些?不收藏,等哪些?
1.简述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件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具有历史性;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2.简述中学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当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法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方式,是内容和方式的统一。
3.简述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
4.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1)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2)教育具有无阶级性、公平性;
3)教育内容简单;
4)教育方法单一。
5.简述唐代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等级性;
2)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天道、神道和人道合为一体);
3)专制性;
4)刻板性(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5)象征性(占主导地位,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6.简述近代中学教育特征
1)以法制教,普及义务教育。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是“重视教育立法,以法制教”;
2)建立了建立的中学教育系统—学制;
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方式—班级讲课制度;
4)教育内容结构渐趋丰富,大量降低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
5)教育的阶级性仍然存在。
7.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1)重视起床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
2)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期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互相渗透;
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渐淡化,教育向终身化发展;
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8.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力;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抉择。
9.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须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使民生。
10.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阻碍作用: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率;
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1.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阻碍:
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式的使用;
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对文化的推动作用:
教育具有传递 — 保存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传播 — 交流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选择 — 提升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创造 — 更新文化的功能。
12.简述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1)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人口数目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
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2)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
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目;
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
教育可以提升人口的质量。
13.怎样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14.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说有什么
1)内发论,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须要决定的;
2)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借助外在的力量;
3)实践主体论,实践是促使人的发展的主要诱因,发展既是人的内在须要与潜能的表现,又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剌激下,发生并作用与外部环境的过程。
15.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诱因
1)遗传诱因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
3)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外因;
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某些差异性。
17.阐述构建学制的根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美国学制的影响。
18.西方发达国家学制发展的趋势
1)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建立;
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步扩充,年限不断延长;
3)重视职业教育,并力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
4)高等教育大众化、层次多元化。
19.简述欧美学制的类型
1)西欧双轨制;
2)美国单轨制;
3)分支型学制。
20.简述我国主要的学制
1)1902年壬寅学制,首次制订了近代学制,但是未施行;
2)1904年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中学教育制度的开始,以台湾为蓝本,这是我国第一个即将出台施行的学制;
3)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该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1922年壬子学制,即“六三三制”,一直沿袭至今,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21.阐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22. 简述教育目的的相关理论
1)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低于个人价值;
2)个人本位论,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须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3)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2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中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注重提升全民素养。
24.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什么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和统帅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基础作用;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起综合美育、智育、体育和德育的作用。
25.简述美育的基本任务
1)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
3)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中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
5)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等。
26.简述智育的基本任务
1)向中学生系统传授科学基础知识,为中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2)培养训练中学生,使其产生基本技能;
3)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智力能够,增强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27.简述体育的基本任务
1)指导中学生身体锻练,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发展,增强中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2)使中学生把握运动锻练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锻练的方式,增强运动能力;
3)使中学生把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保健习惯;
4)发展中学生良好品德,养成中学生文明习惯。
28.简述德育的基本任务
1)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她们具有体会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中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她们彰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中学生的美好心灵和行为,使她们在生活中彰显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29.简述劳动教育的基本任务
1)培养中学生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
2)使中学生初步把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通常的生产工具;
3)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30.简述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2)通过出席社区的工程、农村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3)通过服务性劳动,尤其是社会公益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31.简述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1)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
2)促进中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把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
3)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须要。
32.简述教育研究的方式
1)调查法;
2)观察法;
3)实验法;
4)行动研究法;
5)叙事研究法;
6)历史研究法。
33.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是依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中学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包括课程设置、学科次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是国家按照课程计划以纲要的方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施行、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教材是班主任和中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
34.简述课程的理论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布等;
2)活动中心课程论,又称中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
3)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等。
35.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把握为目标;
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36.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中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
3)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省为核心;
4)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37.简述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社会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中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
3)课程知识应当有助于中学生的社会反省;
4)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
5)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38.简述新课程变革的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中学生的学习方法;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6)实现五级课程管理制度。
39.简述影响课程开发的诱因
1)社会政治经济等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2)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影响着课程开发;
3)中学生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40.阐述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中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
2)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把中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中学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41.简述教学的通常任务
1)引导中学生把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中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中学生体能,提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中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5)培养中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教学过程中把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与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43.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有什么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4.常用教学方法有什么
1)讲授法;
2)谈话法;
3)演示法;
4)练习法;
5)实验法;
6)讨论法;
7)参观法;
8)读书指导法。
45.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
1)以班为人员单位;
2)以课时为时间单位;
3)以课为活动单位。
46.阐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4)有利于中学生多方面发展。
局限性:
1)学生主体性受限;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中学生的某些差别,不利于因材施教;
3)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创造性不易发挥;
4)教学内容、时间程序化,难以创新。
47.简述觉得的基本规律
1)感觉适应,是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对比,是指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联觉效应,是指由一种觉得导致或同时兼有另一种觉得的现象;
4)感觉后效,是指对感受器的剌激作用停止之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刻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48.简述觉得与知觉的关系
1)共同点:
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体会脏器在人脑中形成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
都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一旦客观事物在感官所及范围之内消失,感知也急剧停止。
2)区别: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某些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份及互相关系的整体反映;
感觉只需某些脏器的活动,知觉须要各类分析器协同活动形成。
49.阐述知觉的特点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选择性;
4)知觉的恒常性。
50.阐述注意的品质与影响诱因
1)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掌握到对象的数目;影响注意范围大小的诱因主要有三个:
被注意对象的特征,被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人们注意的范围就越大;反之,注意的范围就越小;
活动的性质与任务,活动任务越简单,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个人的知识经验,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诱因有:注意对象的特性、主体的精神状态、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
4)注意的转移,是依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影响注意转移的诱因有:对原先注意的硬度、新注意对象的特性、明确的讯号提示、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公告已发布,模拟卷发放如何能少!
还有配套直播解析课程
中公研究院最新研发
让你还能模拟实战,感受真实考试难度
仅需0.88元,还不赶快来出席!
模拟卷发放+直播解析
公告已发布!备考活动上线~
2022下半年山东班主任资格面试重要剖析
8.18-9.5限时秒杀 低至1折
涵盖科目一二三重要知识内容
学科资料不好找,那就瞧瞧这个吧
0.1元扫码获取
点击往期推文,get班主任急聘相关内容
招727人!教师急聘汇总(8月16日-8月22日)
给非师范生报名教资证的一些建议
教师急聘,想多试几个地区与考试,应怎样选择?
人工
中公山东班主任急聘
>>>后台回复【进群】领立刻加入教招&教资学习群
>>>后台回复 【人工】可在线咨询课程、招聘公告等
>>>后台回复如【杭州】等地市名称加入各地市复习微信群
>>>后台回复【浙江教招】领取教育基础、学科专业资料,获取班主任急聘公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