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记者杜晓
□本报实习生徐景华
近日,某旅游平台被曝涉嫌抄袭其他网站超过1000万条点评,引发社会关注。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网络数据造假问题较为普遍,涉及面较广,其潜在危害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
在刷赞群发布各类刷赞信息
评论造假是通过刷单来实现的,网络平台和网络平台都可能有这样的行为。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关键词“刷卡”,发现有人在社交平台发布信息招募刷卡者。根据留下的联系方式,记者加了王军(化名)微信。
记者从谈话中得知,王军是一名大学生。
“我一般没事的时候做,赚点零花钱。每天的目标是能做到30元。”王军把记者拉进了一个叫“新人群”的微信群,群里的人会添加自己刷过的某电商平台店主的名片群。
记者在群里分享名片体验刷刷:
首先,该店要求记者提供其电商平台的用户名。
“现在电商平台的防刷卡制度比较严格,所以对买家的信用有一定的要求,一定要四星以上,2017-2018年新注册的账号不需要。”店家说。
验证通过后,记者根据店铺提示,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对应商品。店主说不能直接下单自己的产品,必须先浏览至少10个同类型的产品,并且有收藏和追加购买。
完成上述操作后,该店于次日通知记者下单。 下单之后,店家立即通过微信将记者下单支付的费用和10元佣金转给了记者。随后,记者的订单显示正常发货。
店家说这是空包。收到货后及时确认好评,完成订单。
记者发现,这些步骤与网上很多人提供的“电商操作”技巧相吻合。目的是尽可能让刷单看起来更像真实的购物,避免被电商平台识别。
“我手里有5家店铺,刷单量比较大,一天刷单要花2000元左右,除了这些,还要花很多的宣传推广费用, “也就是钱。其实刷单也是无奈之举,别人刷单,你自己不刷,产品在排名中的权重会很低。”店家说。
店主还告诉记者:“你刷单也会遇到骗子,本金和佣金都给他了,他还要求退货,这种情况下,没办法但要承认。”
p>
在刷卡群中,记者注意到,也有刷卡者反映,商家刷完自己的订单后,利用自己的身份信息,通过支付软件商业贷款骗取了1万余元。
也有账单人表示,有时候自己付款后,商家直接封杀,浪费了预付款。
王军要求记者下载一个APP,再拉记者进群,这是返利软件。群里要求刷赞者必须通过这个平台下单.
“本次返利软件为八代会员制。 A提升B,B提升C,以此类推。八代之内,有12.5%的奖励。”王军说。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通过这种方式,部分刷卡者愿意在各个平台吸纳新成员,刷卡群成员数量增长较快。通过刷单,返利平台的订单量也源源不断。
王军还告诉记者,除了电商平台店铺刷赞,只要通过社交平台等简单搜索,就可以进入相应的刷赞队伍。
在记者所在的群里,也有人发信息给某影评网站上的一些影视剧打分,每篇文章支付1元提成。
部分企业还会在群里发布一个知名问答App点赞的链接,每个0.6元左右,点赞的内容多为企业宣传介绍。
数据造假涉及面广,根深蒂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社交媒体买粉,视频网站推广信息广泛应用于各大论坛、社交媒体,在电商网站中更为常见。随着新媒体产品的更新迭代,直播、短视频等刷赞的业务也出现了。比如500个“僵尸粉”5元,300个有一定活跃度的“顶级真粉”10元等等。在最近火起来的短视频平台上,1000个赞的价格是40元。
“刷赞的操作一般是通过群控来实现的。这类刷赞公司通常会搭建一个系统,可以通过一台电脑控制上千部手机下载app、阅读微信文章等,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互联网上所有以数据为排序指标的软件,都可以做这种操作。”互联网分析师、苏图研究院原院长丁道士向记者介绍了刷诈骗的方式。
今年8月,微信对公众号后台文章阅读量进行了调整,杜绝了机器等不自然阅读带来的虚假数据。数据造假的“冰山一角”。
“很明显,每次官方规则出来,都会按照规则进行反向升级。以微信公众号阅读为例,到现在为止,刷阅读量的行为还没有被封杀。杀了它,但还是有一些创业团队在做,现在一篇‘10w+’的文章5000元左右可以上传。”丁道士说。
数据造假的原因非常复杂。
“造假的动机很简单,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互联网创业者需要投资,投资者如何评价一个产品或一个公司是否有潜力?它是通过用户数量、活跃用户数量和使用时长。 ,评论数量等。这些数据是投资者的主要参考,所以很多初创公司都会刷量。对于销售产品的人来说,消费者会看这个产品的订单数量和好评率。为了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商家也会刷量。”丁道士说。
李锐(化名)创立了一个专门从事博主数据和社交媒体研究的公众号。假数据的“大V”和品牌很多。
李锐告诉记者:“一些互联网平台为了筹集资金,故意产生大量阅读量,播放量,他们根本不在乎造假,都是让资本承担造假的代价。数据我们之前关注过直播平台,有的平台声称注册用户数超过千万,这些都是不实的,只是为了融资的时候看数据而已。但是投资者不要打破这个谎言,因为A轮投资者要卖给B轮投资者,B轮投资者需要卖给C轮投资者,并且逐轮下跌,甚至希望资本市场买单上市后。”
“现在有些平台默认了数据造假,比如最近有一个平台在做旅游业务,和一些假的旅游博主合作,这样的平台讨厌假博主,但是他们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想让别人感觉到我们自己平台的流量非常高,这也是平台方不愿意打破这件事的原因,因为泡沫对平台有好处。”李锐说。
丁道士认为:“一个产品的价值几乎都是通过互联网上的关键性能指标来判断的,所以刷量已经进入了很多行业,甚至是互联网的一些角落。总之,万物之本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即使是消费者也不是完全无辜的角色,因为有些刷赞是通过人工和机器的方式实现的,比如俗称的“五十毛党”和“水军”,当有人发起一个任务,一个帖子就可以到赚五十美分,很多电商平台从大学生、家庭主妇等那里刷账单,这些消费者也是为了赚钱而参与的。”
“很多公司的品牌总监在推出的时候,会故意选择和一些假博主合作,这样就可以拿到更大比例的返利。对有真实流量的博主做广告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真博主的数据量是不可控的,可能会突然变低。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去找一些假博主,为了给品牌一个好看的成绩单,他们会刷起来。”李锐说。
数据造假的危害难以消除
目前,数据造假的危害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
“我们公司现在在做视频和广告,我在帮客户解决问题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刷单的情况,曾经有做公关的朋友跟我说,他们花了很多钱给某博主做广告一个订单都没卖,流量很差,我监测了一下,发现原来的流量是假的。”李锐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个机会,他走上网络“打假”。道路。在他看来,数据造假问题由来已久,不易解决。
“刷量对市场的危害很大。比如电商网站上的好评和订单量是通过刷量来增加的。事实上,相关产品质量不达标,服务不到位。会给消费者造成错误的引导,使他们更容易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商家在销售上投入了大量成本,商家的服务体系和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事实上,数据造假涉及很多环节,每个环节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丁道士说。
2017年,某知名视频网络平台将杭州一家公司告上法庭,称该公司“恶意刷”,干扰了平台的数据分析和重大决策。最终,视频网络平台获得了50万元的赔偿。
虽然有相关先例,但还是很容易找到刷视频的宣传信息。
“目前整个行业还是用数据来判断一个产品的价值和标准,这个问题并没有根本改变。”丁道士说,“要逐步减少这个问题,首先要通过国家层面的明确法律规定,对刷量、炒作口碑、虚假评论等问题做出严格的定义和限制。另外,我有多次呼吁摆脱仅根据关键绩效指标对商品和服务进行排名。我们不应该以数量为唯一依据,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方法等,将一些真正好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
李锐认为,刷量本身就是一个技术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比如在网络平台后台对刷ID进行分类分析,然后对这些假公众号进行处理。在这方面,网络平台还是有能力做到的。但这项工作的成本很高,这可能是网络平台不愿这样做的原因。其实数据监控已经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了。像第三方监控机构,如果能发展得更好,对解决这个问题会有一定的作用。
丁道士提醒消费者:“时刻保持警惕。如果你看到一个产品有几十万的订单,价格特别便宜,质量描述特别好,不要贪便宜。盲目购买这个商品,因为一个商品很便宜,很好,不符合市场的逻辑。 ”
制图/高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