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2日20时54分,安徽日报报业集团退职党员、高级编辑,新安晚报原总工编辑李今枚在南京因病逝世,享年62岁。
李今枚,1957年12月生,浙江金华人,中共党员,1976年9月出席工作,1976年9月在安徽舒城县龙河口公社插队,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1982年1月至1992年10月先后在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测队(院)、安徽地质矿产报任科员、党委秘书、编辑、记者。1992年10月起在新安日报任第一编辑室副校长、主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是安徽省宣传系统六个一批拔尖人才。2018年2月退职。
李今枚在几十年革命工作中,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变革开放,为人邪派,光明磊落,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顾全大局,坚定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宣传方针新政,有着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曾主持过多项有影响力的新闻报导和企划,为我省新闻事业和报社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退休后,他仍关心新闻变革和集团发展,继续为安徽报业的发展贡献余热。
李今枚尸体挥别典礼将于2019年2月14日上午11时在西安殡仪馆一号厅举办。
相关报导见《》
链接
李今枚:记者应把好什么关
我们一般觉得,新闻稿件或报导的把关是编辑、部部长、总编辑(台长)们的事,对记者较少或不作把关方面的要求。 但是,从大量新闻实践的得失来看,记者把关应当是整个稿件或报导把陇右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是记者本人及其作品乃至所在媒体公信力的基本保障,也是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基本要求。
一般情况下,记者是接触新闻的第一人,应对新闻有一个基本判定或选择――这一判别或选择的过程就是把关的过程:这个新闻是否真实、有没有价值、选择什么信息告知读者以及怎样进行报导,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新闻处理的成败得失。
记者把关除了必要、可行但是有效。由于记者处在新闻把关的特殊环节,许多记者有过基于细致专访、深入思索、客观叙述而防范了“踩雷”的经历。而同时,一些失误与遗憾也从背面说明,如果记者的把关意识和能力强的话,是能防止一些问题出现的。
记者应把好什么关?
一把政治关。新闻属于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范畴,本身就有政治属性,随时都涉及并参与政治。对政治问题的掌握,关系到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生存发展。因此,记者提高政治把关意识,尤为重要。
二把新政关。政策、法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时常要碰到的,新闻报导其实也不例外,记者的报导随时会涉及新政、法规,要与之相符(即使对某项新政提出异议,其根据也多是上位的法规和新政)。记者一要熟悉新政、法规,尤其要对分工或注重的行当的新政、法规有较深入的了解;二要能根据新政、法规发觉新闻,特别是批评、监督类报导,很多是因为记者晓得哪些地方违法,才找到了批评的点;三是报导的叙述和剖析要符合新政、法规,既客观又言之有理有据。这样,记者写下来的稿件能够站得住、令人服。
三把事实关。一般来说,正规媒体负责任的记者不会有意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问题常常出在记者没有全面、深入地调查访谈真实情况,或是没有用法规和常识(理)去区分所获得的信息的虚实,从而造成部份或全部失实。
四把文字关。文字、术语关虽然主要应由编、校等环节来把,但因为新闻报导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工作,记者把住这种关对自己稿件的质量、对后续环节的处理、对媒体报导的权威性来说,仍有不小的益处。
五把人情关。记者生活在社会中,难免会遭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亲朋来找写点关系稿、好友有纠纷想干掉……等等,记者此时在人情的作用下,有可能欣然从命、偏听偏信。编审人员对这些稿件也能看出一些问题,但要想从根本上避免这种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职业道德和遵循法纪的程度,应做到不以稿谋私,远离有偿新闻、人情稿件、报复性报导。
记者加强意识、提升能力、坚持原则、深入细致,再结合媒体组织的把关指导和管理,就能否在整个新闻把陇右发挥不可取代、明显突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