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涂上一层薄薄的金粉
一口咬下后就爆浆出金黄色的流心内馅
表面还撒着亮闪闪的金箔与银箔
我们常吃的乳品忽然“升级”成了:
金箔饮料、金箔披萨
金箔面包、金箔寿司、金箔卤汁面
……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联合拟定《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乳品违法行为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规定金银箔粉未纳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不是乳品原料,不能用于乳品生产经营。
然而,《法治晚报》记者近期调查发觉,虽然在各网购平台、外卖平台搜索关键词早已查找不到售卖含金银箔粉的店面,但以“食用金箔”“食用银粉”等作关键词进行检索后,仍然能看到多家店面在经营售卖相关材料。此外,仍然有不少消费者偏爱这种“镀金乳品”,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食金”的图片视频。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乳品真的能吃吗?
吃了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镀金乳品”为何须要严禁?
缘何屡禁不止?
应该怎样防范?
金银箔粉毫无营养
奢靡之风应该严禁
2018年春天,北京朝阳市民贾先生在某个烟酒商场购物时,看到货架上摆放着一瓶愈发醒目的酒,瓶身透明,可以清晰地看见瓶底游荡的金光。
据店家介绍,这是其通过内部渠道进货的金箔酒,本就醇厚的红酒中添加可食用金箔粉,不仅有营养价值,还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并称赞说“金箔粉是唐代帝王能够吃到的”“买回去蕴意升官发财”。贾先生听后心动了,以300元一瓶的价钱购进两瓶金箔酒。
从贾先生展示的金箔酒相片来看,该款酒在外包装上印有“黄金品鉴酒”的字样,文字说明中采用大量古文典籍如《本草纲目》《本草求真》等,宣传“食金”对于身体健康有益。
后来,贾先生将其中一瓶金箔酒献给懂酒的同学,结果被告知,这种酒虽然是噱头,是某小茶厂私下研制售卖的,成本极低廉,大机率是“三无”产品,“别说有益身体健康了,喝下去会不会食物中毒都不一定”。
像贾先生一样,因为好奇或追崇奢靡之风而落入“镀金乳品”陷阱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一些店家见到含金银箔粉乳品背后的商机,不仅售卖这种商品,而且用各类话术对这些商品进行包装宣传。
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蛋糕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行业内,用金银箔粉做面包或蛋糕装潢几乎是共识,即使限令颁布,也有一些同行悄悄使用金银箔粉。“一般使用金银箔粉的甜点都是特定的个别样式,宣传语都是‘豪奢风’‘拜金主义’这类指出其高档上档次的。禁令颁布后,有的同行会改一改宣传图和宣传文案,避开金银箔粉等关键字样,对外声称‘不卖了’‘没货了’,但若果熟客提出购买需求,仍然可以做。”
一些“镀金乳品”在售卖时大肆宣传的“有益健康”卖点,其实并不属实。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向记者介绍说,金银箔粉并不会被身体吸收,只会原貌排出体外,对人体并无营养价值。
“不仅这么,如果是假冒伪劣的,混有其他不明杂质的金箔、金粉,还可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乳品安全风险,比如摄取重金属、色素等,过大过多的金箔可能伤害肺脏粘膜,过于微小的纳米级金粉一样有风险,还可能滞留在消化道粘膜内,伤害肺脏上皮细胞。”朱毅说。
在她看来,禁止“镀金乳品”很有必要,除了不助长奢靡之风外,更重要的是对消费者健康的预防性保护。
相关商品变相存在
屡禁不止缘由多样
事实上,此次《规定》并非有关部门首次针对乳品中添加金银箔粉颁布相关文件。
早在今年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就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取缔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乳品违法行为的通知》,要求严厉严打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乳品、虚假宣传金银箔粉可食用以及进口含金银箔粉乳品等违规违法行为。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黄群辉告诉记者,从今年1月至《规定》颁布,短短几个月,主管部门连续发文,联合单位从三家到四家,文件级别从通知到规定,足见注重程度和取缔决心。
然而,记者近期调查发觉,在一些网购平台、社交平台上,仍能看到含金银箔粉乳品的身影。
在部份网购平台上以“金银箔粉乳品”等词进行检索后,记者发觉,虽然弹出的商品界面已无金箔酒、金箔面包等乳品,但仍可检索到大量标题中含“可食用金银粉”等内容的金银箔粉添加剂,其中销量最高的已月售800多单。
尽管有一些金银箔粉添加剂商品在标题中显示“不可食用”,但记者点进部份金银箔粉添加剂商品详情界面后见到,几乎所有店家都在详情页中展示乳品添加金银箔粉的相片。在商品问答界面,有消费者留言寻问该商品“是否可食用”,其他消费者给出的答案均是“可以”。
为何“镀金乳品”之风屡禁不止?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晓娟告诉记者,在乳品中添加金银箔粉的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是由多种缘由导致的,其中最直接的缘由在于店家有敛财的需求。商家的夸大宣传讨好、误导消费者追求奢靡之风的消费心理,消费者的光顾进一步推动了店家“研发”的动力,不仅在乳品中使用并且花样翻新地使用金银箔粉。与之相伴随的就是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很多非理性的消费者,只要听到市面上销售一些新奇的商品,就想去尝试”。
在朱晓娟看来,针对这类乳品的监管存在难度,最核心的缘由是规范不明晰及技术监管手段跟不上。针对金银箔粉使用的行业,政策与法律规则不够清晰明晰,一定程度上给了店家肆意使用金银箔粉的空间。监管部门借技术主动监管的能力受限,加上在相关规范不明晰的前提下处罚的力度和牵制力也不足,助长了店家的侥幸心理。
黄群辉说,商家在各种乳品中简单加上金银箔粉,立刻改头换面,商品“身价”提升数十倍甚至百倍,利润空间巨大。另外,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法律宣传还不到位,消费者对食用金银箔粉乳品还存在认识误区。同时,食品生产从中级农产品到消费者手中,会经历生产、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涉及食品添加剂,因此存在违规链条长、添加手法隐蔽、同步监管难度大等现实情况。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强化监管协同共治
遏制“食金之风”,监管正在路上。
今年3月,重庆市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某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现场检测时发觉,该蛋糕店翻糖间储存着两瓶金银箔装饰品,其中一瓶已安阳使用。执法人员依法对相关金银箔粉产品进行了查封扣留,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结案调查,经调查认定,该公司使用非乳品原料生产乳品、在乳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物理物品,渝北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该公司处以罚金5000元、没收涉案物资的行政处罚。
今年4月,南京某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国家严禁的乳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被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金10万元。经查,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当事人将金箔作为原料使用在甜品“菠萝莴苣慕司”菜品中。此外,执法人员在卧室操作台上发觉已启用的“装饰银箔”。
《规定》亦指出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各级海关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强化乳品安全监管和检测,发现违背本规定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乳品和宣传金银箔粉可食用的,应当依法给以取缔。
黄群辉建议,杜绝“镀金乳品”,需要以执法推动普法。执法部门在取缔案件后,及时公布违规事实和处罚结果,以惩治警示潜在违法者;通过公布典型案例,解读乳品安全法律法规、传播营养健康知识,达到执法一件推动普法一片的疗效。同时畅通举报渠道,在电话、网络举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消费者举报途径,比如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增设一键举报键盘,形成快速举报、及时取缔的反馈机制。此外,还应加强网络交易平台的监管责任。网络交易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管意识,充分利用技术优势,通过文字检索、图片比对等,及时发觉含“金银箔粉”等违法乳品,并确保第一时间下架,最大限度降低消费者的损失。
朱晓娟觉得,杜绝“镀金乳品”,需要各方主体协同共治。相关乳品生产者、经营者、进口商等在生产加工、销售经营、进口乳品时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坚决谴责含金银箔粉的乳品生产、售卖与经营。不得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路宣传、销售含金银箔粉乳品。
“网络平台应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平台内经营者资质初审,禁止入网乳品生产经营者宣传、销售含金银箔粉乳品。平台在发觉入网乳品生产经营者宣传、销售含金银箔粉乳品的,应当及时阻止并立刻报告所在地市级市场监管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刻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朱晓娟说,此外,行业协会也要制订违法使用金银箔粉的自律管理举措,通过行业协会规则进行引导。
她还提及,相关政府部门应强化乳品安全监管和检测,发现违背规定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乳品和宣传金银箔粉可食用的,应当依法给以取缔。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该会同相关部门举办乳品安全科普宣传,适时组织专家剖析含金银箔粉乳品的安全风险,及时发布消费警示。
“消费者要理智消费,自觉谴责畸形和不健康的消费理念与习惯,不给售卖含金银箔粉乳品的店家以可乘之机。”朱晓娟说。
综上
金银箔粉不是食品添加剂,
不能吃!
本身没有口感,
不好吃!
对人体并无好处,
不要吃!
不仅要拒绝订购,
如果发觉乳品中添加了金银箔粉,
或其他不明物质,
还应立刻停止食用,
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
作者|法治晚报见习记者 孙天骄 全媒体记者 赵丽
来源|法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