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泡沫乐园 · 免费提供游戏辅助,破解软件,活动资讯,喜欢记得收藏哦!
综合软件_线报活动_游戏辅助_最新电影_最优质的的辅助分享平台

研究生轻而易举把导师和评审专家忽悠了

网络 2023-01-19 15:00

今天早晨,看到博文《[url=]这个研究生轻而易举把导师和评审专家误导了[/url]》,里面介绍了南京大学某院长课题组的一篇学术论文,由于被眼尖的读者发觉上面存在作假,而自己主动撤稿一事。对于这篇博文,作者字里行间在维护中学生的导师。而我在下载阅读完这篇论文后,发现导师应当也有一定的责任。确实,论文的通信作者是其导师,在国际学术圈,通讯作者对论文的最终内容负责任,只有他严格把关了能够够发表。

对于这篇博文,我留言:“这个不能否完全把责任推给中学生吧?这篇论文的通信作者明明是导师。黑一下,会不会是导师暗示中学生更改的?被人发觉了,就找中学生顶包。 Correspondenceto: Professor JiXin Shi,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Jingling Hospital,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of Nanjing University, 305 Zhongshan East Road,Nanjing, Jiangsu 210002, P.R. China. Email: [url=]shijixin66@outlook.com[/url]”。

后来,我去该院长的网页,发现他公开的邮箱地址为:[url=]jixinshi@126.com[/url]。让我意识到,对于这篇论文,导师可能就没有看,学生自己就投稿了。而这个导师确实可能是被动倒霉。

中午做了一个小时的实验,并安排了一下今天的实验。再打开科学网,想瞧瞧几位院长关于科学基金得讨论情况。又一次点开了《[url=]这个研究生轻而易举把导师和评审专家误导了[/url]》。看了一下自己的评论,感觉还是不对劲。我想查看一下,这位院长自己发表学术论文时,到底是采用[url=]shijixin66@outlook.com[/url],还是采用[url=]jixinshi@126.com[/url]。不查不知道,一查,全面改变我对这件事情的想法。Shi院士在过去5年间,每年都能有不少的学术成果。而且,对于绝大部分学术论文,他都是通信作者。然而,让我沮丧的是,打开几篇论文,通讯作者人都是这个人,但是邮箱地址都是不一样的。从2011年至今,他竟然用了7个邮箱。下面我给出7个邮箱地址的相关代表作。其中,第一篇学术论文是近来被撤稿的论文。

1. Retinoic acid-incorporated glycolchitosan nanoparticles inhibit Ezh2 expression in U118 and U138 human gliomacells, 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 12: 6642-6648, 2015.Lu, H., Ma J., Zhuang Z.,Zhang Y., Cheng H., Shi J.X.* Correspondingauthor:shijixin66@outlook.com

2.Fisetinalleviates early brain injury following experiment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rats possibly by suppressing TLR 4/NF-κB signaling pathway . Brain Research,2015, 1629: 250-259. Zhou, C.-H.,Wang,C.-X.,Xie, G.-B.,Wu, L.-Y., Wei, Y.-X.,Wang, Q.,Zhang, H.-S., Hang, C.-H.,Zhou, M.-L.,Shi,J.-X. *Corresponding author: shijx52@hotmail.com

3.Activationof the protein kinase B (Akt) reduces Nur77-induced apoptosis during earlybrain injury after experiment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rat. Annals of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cience, 2015, 45: 615-622. Dai, Y.,Zhang, W., Zhou, X.,Shi, J.*Corresponding author: shijixinnj@hotmail.com

4. Progresson anemia of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Chinese Journal of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2012, 9: 48-50. Qi, M.,Shi,J.*Corresponding author: shijx52@gmail.com

研究生发论文 必须写通讯作者_导师让我做通讯作者_投稿作者和通讯作者

5. Hydrogen-richsaline alleviates early brain injury via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brainedema following experiment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rabbits. BMCNeuroscience, 2012, 13: article 47. Zhuang, Z. ,Zhou, M.-L. , You, W.-C. ,Zhu, L. ,Ma, C.-Y. , Sun, X.-J. ,Shi, J.*Corresponding author: jxshi@yahoo.cn

6.Therapeuticpotential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agonistrosiglitazone in cerebral vasospasm after a rat experimental subarachnoidhemorrhage model. 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2011, 305: 85-91. Wu,Y.,Tang, K.,Huang, R.-Q., Zhuang, Z.,Cheng, H.-L.,Yin, H.-X., Shi, J.*Correspondingauthor: jixinshi@yahoo.com.cn

研究生发论文 必须写通讯作者_投稿作者和通讯作者_导师让我做通讯作者

7.Inhibitionof the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pathway attenuates cerebralvasospasm following experiment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rabbits.Annals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cience,2011, 41: 244-250. Zhang, X.,Zhao,X.D.,Shi, J.X.* ,Yin, H.X.Corresponding author: doctorendo@163.com

对于通信作者邮箱地址变更,有时候因为工作变动,单位邮箱地址变了,不得不修改是没有办法的。比如,[url=]我自己当初在论文中用办公邮箱yuhl@ral.neu.edu.cn[/url]。从东北大学离职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我的邮箱就被作废了。由于害怕学术圈有人由于阅读我的学术论文,而采用这个邮箱未能联系到我本人,我特意在我的Research ID网站上作出声明,该邮箱地址作废。直到两年前,才把相关声明删掉。

现在我写学术论文,为了避免将来工作变更而造成办公邮箱难以使用,基本上同时提供两个邮箱地址,一个办公邮箱地址,一个私人邮箱地址。当然,提到这,清华大学是最人性化的,我北大的办公邮箱,现在还可以使用。当然,卧龙岗大学给我的觉得也是十分人性化的。我们大学教授和我合作院士前几天说,等我辞职后给争取我一个“荣誉教授”或者“荣誉研究员”的头衔。这样,方便我和她们仍然保留科研合作,虽然无薪资,但我可以继续使用她们的科研设备,自然我的办公邮箱之后也能继续使用。然而,我查询了那位院士的工作经历,他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没有变化过工作单位。为什么学术论文写作,作为通信作者,不采用同一个邮箱地址呢?我的剖析如下:

1)第一种可能,这位院长特别不负责任。这位院长很有可能自始至终都没有帮助中学生看过论文。如果那位老师看了那些学术论文,应该会把论文的邮箱地址统一一下。试想一下,哪一个老师会写一篇论文就去注册一个邮箱地址呢?

2)第二种可能,该老师团队校风十分差。对于正规的科研团队,写一篇学术论文,所有作者都要求看一篇。对于这一点,记得大部分学术期刊都有明晰要求的,而且投稿的时侯,会要求作者作出相应承诺。很显然,该老师的学术团队学风建设是十分差的,换一届中学生,就换着注册一个邮箱,而且,我推测这种论文绝大部分都是中学生自己写稿、没有找老师看,就自己投稿的。

3)第三种可能,该老师只想要成果,而不想花时间指导。看了那位老师的大部分论文,居然绝大部分都是通信作者。按照国际惯例,特别是国外考评要求,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或者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由于他很有可能就没有花时间帮助看论文,也为此,他的学术水平值得怀疑。

针对上述剖析,我个人反倒认为那位中学生很可怜,通过努力考上了南京大学这样的一流学府,然而,到了一个自生自灭的地方,由于南大是SCI的发源地,对论文要求应当不低,也为此,不得不选择极端,学术作假。也为此,与其说中学生害了老师,不如说老师玷污了一个优秀的学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