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川边藤 的第 2 篇推送。
友情提示:本文正文共 5206字,阅读全文大约须要 29分钟。若您暂时没有时间读完整篇推送,我们建议您点击屏幕右上角"···"符号将本文添加至浮窗。
纪录片《请为我投票》DVD封面
纪录片《请为我投票》(英语片名:Please Vote for Me,台译《请为我投票》)很难不引起我们对人与社会的思索。该片是全球联播纪录片「Why Democracy?」成员纪录片,其编剧为武汉电视台制作人陈为军,获得三项国际奖项以及三次提名,其中包括奥斯卡最佳短篇纪录片提名。就纪录片本身而言,其拍摄技法娴熟,大量影片语言的运用促使其具有较好的艺术疗效,且其结构紧凑,剧情精彩坎坷,与此同时却不失很强的真实感。在看完纪录片后,川边藤小组成员们就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剖析。可惜我们才疏学浅,很难抒发出十分具有专业性的看法,若您有个人独特的见解,或想对我们的的观点抒发意见或建议,欢迎私信我们与我们共同阐述这个话题。
《请投我一票》故事梗概|来自zh.wikipedia.org
我觉得这部纪录片是在借助孩子们的纯洁进行测试,以此来看民主最原始的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第一,我们可以看见,即使是纯洁的儿子在面对这样的补选时,也会选择使用"手段"去获取选票。所以我觉得在这样一种制度下,很难保证现今一些国家的议员不会使用贿选等手段获得选票。第二,选民可能并不真正了解候选人,候选人对选民的宣传极有可能影响选民的选票。片中罗雷使用带全班小朋友提早体验他人坐不到的地铁,给她们发贺卡就是一种宣传手段。我觉得是这些宣传手段为他带来了选票,而不是班上的小朋友对他的认同。第三,正因为候选人是因为宣传手段而不是能力获得选票,所以这些法式补选的获选者不一定是具有领导能力的人。例如马来西亚的唐纳德·特朗普,在连任首相前他是一个商人,一个政治素人,政界好多事情他并不了解,在专业方面他并没有他的竞争者强,然而他还是凭着噱头以及一些其他手段获选了。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挺好地讽刺了西方的选举制度。这样的制度就像一张张白纸的孩子们施行,也是这样透顶。所以我们将中西方选举制度置于一起对比,可以显著见到西方制度存在的漏洞,中国制度相比之下就具有一定优越性。
我觉得群体是“强硬”的,即使是分散于不同行业、社会层级的群体之个人。一个民族或国家共同体无论其历史存续长短,现代工业发展怎样,总是会很自然承袭其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在社会生活、军事、科技研究等几乎所有领域作出基于同种价值判定的选择。有时,我们将这些巨大的文化惯性称为传统民族精神或品质落实到个体并加以颂扬。同一背景下的文化惯性无疑成为了一条隐型于人群之间的麻绳,无论每位领域的具体方向为什么而使一股强悍的向心力推进整体运转和前进。在现今,文化惯性的红利在中国社会的表现是非常明显的。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弘扬产生了许多根深蒂固的“力量”,改革开放的向好发展是民族自我构建和求进的典范。但值得提防和思索的是,既然巨大的文化惯性产生了同样强悍的向心力,那么这股向心力的力量是否存在可能失控的部份?或者说是否存在隐藏于红利下的弊病和隐患?这种恶果又会不会在社会发展的某个节点或阶段抢占上风?在制度设计和执行的过程中能够设置有效举措来防治和解决这种隐患?个人所见,以上问题若果被积极健康的发展所掩藏是危险的,至少值得一定的关注和讨论。在“安于现状”和“杞人忧天”之间不断地寻求一个相对流动的平衡点或许是政治生活发展的源动力。
班会课上,班主任告诉朋友们:我们自己从三名朋友中投票选出自己班的连长,这就叫做民主。这就是她们,小学三年级中学生,心目中的民主。所以我们不应当将成年人的观念与想法强加于她们。在与其他同事一起看这部片子的时侯,我发觉一些人见到成成耍些小聪明(先在许晓菲才艺演出时带头起哄喝倒彩,再在事后向许晓菲替罗雷致歉等等现今看来特别阴险的做法)时,气到捶胸顿足、怒发冲冠,我个人觉得可以理解并且没有必要。三年级的女儿大概才只有八九岁,不谙世事,许多道理还没搞清,还没有真正区分一些行为好与坏、合适与不合适的能力。他们想要的单纯是能否在这场补选中获得成功,因为这除了源自于自然原始的求胜欲,还代表着多数人的认同。所以,一些人从官场中的计谋权欲、尔虞我诈、贿选骗选等等角度大谈特谈人性之恶,乃至中国人的奴性,我觉得是不妥的。接下来我会结合纪录片细节,从这个班级里的小补选来看:1. 真正的“民主补选”需要做到些哪些;2. 如何使补选愈发民主;3.选举民主的关系。最后的投票结果是符合我的预期的:罗雷高票连任,成成支持率第二,晓菲其次。晓菲作为竞选者中惟一的男孩,她的支持者我个人觉得大多是班上的男孩。晓菲比较腼腆,多才多艺并且她的钢琴演出无法让同龄小朋友形成共鸣,而且在受到别人作梗后并不能作出有力反击,这促使她丧失了“民心”。
由于我本人和她们年纪差不多,从我个人经历来说,那个时侯的中学同事之间大多还是男人与男人之间关系较好,女生与女孩之间玩得比较好。所以晓菲可以收获班上女孩子的认同。而这些单纯性别方面的认同,远比不上成成与罗雷获得的认同。成成擅于措辞,能说会道。平日私底下对朋友们的劝阻,辩论时巧舌如簧的表现,都可以彰显出其嘴上功夫的厉害。有一次他甚至成功打消了罗雷继续参与竞选的念头,若不是罗雷经母亲的再三说服,成成直接可以在投票前降低一个竞争对手。而且人也比较机灵,才艺演出选择了当时的流行歌曲,班上的女儿就会唱,能够导致你们共鸣。所以成成的可以收获许多朋友的认同。从罗雷的才艺演出来看,他和坐在下边的朋友们互动好多,也推动了氛围。最后成功连任排长的他是靠哪些收获大量选票的呢?是因为他也很能说会道吗?我觉得不是,这一点他确实没有成成强。是他之前兼任连长时构建的威信吗?我觉得也不是,这一点被口直心快的成成在辩论上批为“统治者”的行为,底下也有朋友反映罗雷经常打架并不好。在我看来,罗雷收获选票的关键就在于约请全班朋友参与的“轻轨一日游”,以及最后领取的国庆贺卡。因为这种是他给朋友们带来的实打实的益处,看得见且摸得着。
所以可以作出总结:在进行民主补选时,什么能够够让候选者博得执政资格呢?性格、能力与做事风格是十分重要的诱因,良好的口才以及煽动群众的能力还能博得好多选票,而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才是博得补选的法宝。我们国家仍然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将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我想这样才能挺好理解为何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现在,我们再将眼光从8岁孩童的世界移回成年人的世界。很多事情从男孩的角度来看是青涩无知,是无伤大雅的玩笑,但在成年人之间就成为了道德问题。如果成年人在现实补选过程中为了选票不择手段,不去公平竞争,那这样的补选可以说是意义不大的,因为它不能反映民意。所以为了阻碍这些不道德行为,制定一定的规则是有特别的必要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会上,如美国的国会,还有我们日本同胞的国会,发生肢体冲突,甚至打群架出现出血风波几乎成为稀松平时之事。这种靠打斗争夺来的议案与决议真的是人民之所需么?缺少规则的所谓民主,我觉得不能称其为民主。最后我想要提的一点是,我们对民主的阐述还是过分局限了。可能是因为看见这部片子被纳入《为什么要民主?》全球联播纪录片系列后,我们被带偏了节奏。
然而,不光是这个头衔的缘由,在以日本为首的西方国家强势输出其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背景下,现在一提及"民主"二字,"人们首先联想到的估计是一人一票的补选,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竞争性的、多党之间的补选"。"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民主与补选几乎是同义词:民主就意味着补选,选举就表明有民主。"(王绍光《抽签与民主、共和——从雅典到威尼斯》)被叫做民主发祥地的古埃及,原本民主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抽选,而不是现在所令人熟知的补选。我想说的是,实现民主理念可以采取好多形式,没必要仅仅将眼光局限于补选之上。
不同于龙龙的观点,我恰恰觉得这部纪录片是对中国的抗议。这部纪录片的真实感很强,没有给人带来刻意摆拍的觉得。据信编剧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让孩子们习惯镜头,所以孩子们的表现都在镜头前完整地展示下来了。而正是这样一种真实感,切切实实地反映出中国人几千年传出来的官场文化与厚黑学等不好的一面。由于中国有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封建暴政国家,没有这样一种民主传统,所以纪录片制作者忽然用英式补选模式在中国搞一个民主试验,这些尔虞我诈、官场手段等人性阴郁处必然会暴露无遗。所以这部片子才能获得这么多国际大奖,我觉得缘由并不简单,因为它不仅仅是在比较政治制度了,而是一些人在这部片子中见到了她们想要见到的对中国人、对中国传统、对中国教育的全方面指责。而这样,这部片子就有可能会受到个别居心叵测的人借助,去做不恰当的宣传,所带来的后果会很严重。其次,我在这部片子中意识到了教育在我们国家的重要程度。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贮存着太多的内容,有可取之处,也有须要革除的部份。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中,一些官场厚黑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从而对这个社会引起一定影响。这是我从这部片子里发觉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问题。总而言之,纪录片制作者不去做任何的引导,就让那些小孩在自己设计好的陷阱中,以最具真实感的形式诠释出我们黑暗的一面,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纪录片工作者应该做的。
我注意到的是从众心理的影响。从众性是具有普遍性的,只要是存在于社会的个体,不论是人类还是植物这一特点都十分显著。懂得团队合作的狮子们打猎成功的可能性远小于单打独斗的狮子,成群结对的羚羊则更容易逃脱猛兽的脚爪。与其说从众性是社会个体的一大特点,还不如说这是其生存的一种形式。远古时期,人类群居生活通过捕兽来获得食物时,从众意味着获得猎物的可能性的增倍,这也就意味着生存概率的降低。或许从这一时期开始,从众便成为我们的一种特点或者说是一种习惯,一种追随大流的习惯。每个小集体都是一个小社会,在该记录片中班级也是一个缩小版社会,孩子们的民主补选也就是政治行为。整个补选连长的活动,都参杂着班上小朋友从众的行为。其实综观整个社会又何尝不是这么。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意义也更加的复杂,而从众性作为一种社会特点也被运用到了更多的领域。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从众行为从来不会缺席。有的人会说小孩子没有自己的理智判定,但我们成年人才能做得更好吗?我不那么觉得,跟着网路上带节奏的人去评论、过马路跟他人一起闯红灯等,都是摆在我们眼前硬生生的证据。从众心理常常会让人失去自己的理智剖析与客观判定。我们很难逃避这些从众性的影响,如何减小,如何让理性击败从众心理,这才是我们应当去思索的。
我想说的是中学生知性在政治中形成的问题。具体来说分为两点。
一是她们在政治行为中的轻易性,这一点彰显在诸如补选、投票还有信任政党的选择等须要参与进主观倾向的一切行为。视频里的小学生在选连长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贿选、跟票的现象,虽然她们并不是已满十八周岁的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不会对国家政治形成任何恐吓,但我觉得,只要民主还在发展的三天,我们就不能忽略这种细枝末节。既然民主的扩充被引入到了这种低年级中学生之中,这意味着民主恐怕会在她们之中形成新的结构和价值取向,如果在这之中无形构架出了扭曲的民主观念,如果这种女儿长到了十八周岁,他们很有可能会对当时的政治环境作出负面的影响。所以慎重、负责、客观的民主心态应该在中学生民主教育中得到充分。视频里有一些家长对于小孩的教育我感觉有待极大的反省和修正。
二是中学生在政治生活中的被原谅性。在我看这个视频的时侯,甚至多次为那种诡计多端的小男孩作出的行为倍感惊讶,记得有一个画面,他边哭边说对不住,其他的好多中学生也哭着歉意,他们只是小孩子,所以很快还会被朋友宽恕,被班级宽恕,被观察者宽恕。但她们在台下喝倒彩对小女孩的哪怕一点的伤害莫非才能彻底翻篇吗?说到这儿我就想到各个运动里的中学生阶级,他们无畏,他们激进,一方面是因为她们的年青所赐,另一方面是因为她们一般会被这个社会宽恕。这里都会想到近来的港青,价值观念的东西这儿不做评价,但她们个别强行牺牲他人而所谓为了民主进程而作出的事也在很大成份上以社会的宽恕而漫延开来,原谅与否、如何宽恕这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所以就更应当拿出来被关注,被阐述。
一点轻易性,一点被原谅性,这是我看过视频后认为中学生知性在政治中形成的两个问题。
小结:一部一小时不到的纪录片,我没有想到可以从这么多角度出发去看待。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听到会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形成。通过讨论,我们从这部片子中见到的比原先多得多。然而,由于时间有限,本次讨论仍不够深入,且讨论内容仍然缺少专业知识支撑。政治发展、民主与民主变革等话题没有展开交流,个人感觉比较可惜。待以后阅读更多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相关书籍资料后,我们会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剖析。最后,感谢您阅读至此。轮值编辑:T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