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泡沫乐园 · 免费提供游戏辅助,破解软件,活动资讯,喜欢记得收藏哦!
综合软件_线报活动_游戏辅助_最新电影_最优质的的辅助分享平台

如何撰写引人入胜的科技论文:专家建议

网络 2023-03-15 14:05

写作本文时,作者Stephen D. Senturia已累计具有17年作为IEEE刊物编辑的经验。这些年里,Steve(作者名子的简称)总结了论文作者们给审稿人带来的大量的问题,他撰写了下边的这篇“给作者的建议”,告诉你们怎么使审稿人满意,并且让她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同意论文发表。

译者序:

本文是发表在 IEEE/ASME J MEMS的一篇关于怎么撰写科技论文的文章。作者Stephen D. Senturia(MIT电子系院长)从自己作为论文作者和审稿人双重角色的经验出发,对怎样撰写科技论文发表了一些特别中肯也十分重要的建议。

大家晓得,尽管IEEE系列刊物在SCI中的影响因子相对基础研究的刊物还很低,甚至有的刊物还不是SCI收录刊物,但是IEEE系列刊物在电子工程的诸多领域中几乎都是名列前茅的,其审稿十分严格。

作者作为IEEE系列刊物中几个刊物的审稿人、编辑,对这种刊物有透彻的了解,因此,相信这种建议会对你们有些帮助;同时,作者的建议是通用的,对其它领域的作者也会有所帮助。

原文并不长,但是考虑到其中作者使用了一些非科技词汇,查找这种词汇会用去不少时间,因此译者企图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此文,希望能为你们节省一点时间。错误之处难免,请谅解。

编辑注:

Stephen D. Senturia从1992年IEEE/ASME J MEMS(2002年影响因子2.8,译者注)创刊以来就仍然是该刊物的编委会成员,并在1998年被提名为高级编辑。

这些连同他1985年-1995年作为IEEE T Electron Dev(2002年影响因子1.9,译者注)Solid-StateSensors的编辑的经验,作者早已累计具有17年作为IEEE刊物编辑的经验。

这些年里,Steve(作者名子的简称,译者注)总结了论文作者们给审稿人带来的大量的问题,因此我们约请他撰写了下边的这篇“给作者的建议”,告诉你们怎么使审稿人满意,并且让她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同意论文发表。

一、序言

由于这是我个人的评论,因此在前面的表述中我将使用第一人称,不过严格一些的作者不会在科技文献中使用第一人称。在我35年研究工作的生涯中,我撰写了好多科技论文,每次当我打开从刊物编辑部寄来的装有我宝贝一样的原稿的信的时侯,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结果是或则做一些小的更改,或者大幅度重画,甚至是改判死缓——只能把原稿推入垃圾桶。

现在,我也早已作为编辑和审稿人有17年了,从我审过的无数的论文和与论文数目几乎相等的不幸的作者头上,我感觉到审稿人严打或则拒绝个别论文的根本缘由还是那些论文确实存在好多缺点。即使不是绝大多数,也是好多作者都不同意这一点,至少如今。

因此,我想假如我还能给出一些实际的建议使她们能否防止审稿人的大斧和致命一击,将会对论文作者们有所帮助。

一篇科技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与感兴趣的读者交流新的信息,并教给她们一些新的知识。许多作者忘掉了这一点;相反,他们把写作过程视为显摆自己、让读者注目她们的机会,甚至于从某种程度上影响读者,例如给出了太多或则太少的内容和材料。

考虑到论文的种类比较多,我这儿选择一个实验论文作为假定的反例。这个文章的作者对实验方式进行了一点小改进,然后用这个方式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并把这种结果与同样也只是对已发表的理论模型做了一点小改进而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呵呵,很精辟的反例,已经理解了为何这个现象会出现,希望给出她们自己的解释,尽管她们仍未做过权威的实验来否认她们的假定。)

二、Senturia的提纲

作者们怎么考虑安排和撰写这篇论文呢?我给出一个简单的提纲列在下边,同时给出一些更为深入的讨论:

作者(某种程度上)是偏执的违反above每一条所解释的原则就会造成审稿人吵架,一旦她们开始吵架,他们都会掏出大斧,并有目的地抡起砍去。

我从来不相信一篇论文早已讲到未能再增强的程度,也许一个正常的审稿人可能会觉得作者早已基本完成了一个较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但是一个发疯的审稿人却比这个正常的审稿人更才能发觉问题,不管是研究工作内容还是写作技巧。如果这样使审稿人愈发吵架,显然是非常荒谬的。

1

(几乎)没有任何事情是新的

地球人都晓得现今天底下早已没有哪些新东西了,除了这些比较有信心的人自以为他的工作还是独一无二的。也许时常都会有几个真正奇特和令人惊愕的结果发表以外,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构建在他人工作的基础上的。

每个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写清楚明晰的上下文,以便读者通过序论和文献引用(是作者真正读过的,而不是从其它参考文献中简单拷贝过来的)能够晓得你的新工作属于哪部份。如果作者不知道相关文献,他应当上网去查一查。我当初告诉我的研究生,“首先决定你做哪些,然后去图书馆找找!”他们似乎找不到她们做的,但是可以找到所有相关的材料,仔细阅读这种材料来确定真正相关的子集,这些须要引用。

另外有一些原则须要遵守:

2

依靠可信度指数

科学进步的本质是结果的可信度,这些结果就能被不同的研究者重复和检验。如果这样定义的话,那么真正新的研究结果在被他人重复曾经是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这就引出了可信度指数的概念。

前面假设的论文在实验方式和理论模型都有些小改进,并出现了一些比较奇怪的结果,在编撰这个论文的提纲的时侯,作者应当仔细考虑提纲不同要素的可信度。

显然,已经出版的文献结果(姑且不管它正确与否)是高度可信的。另外基本数学规律、已经完善的理论和模型,以及被广泛使用的实验方式等也都是高度可信的。所有那些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指数。

与此相反,新东西的可信度指数是十分低的。如果一个结果还没有被其他人重复,那么它就不是早已“确定的”,因此不如早已被同行验证的结果可信,而作者关于新结果的推测和想像则是最低的可信度。

但是若果一个新实验结果在论文里有足够多的证明,审稿人可能会接受它,即使她们不同意作者对于新现象猜测性的解释。所有那些引起了可信度指数原则,它还能手动确定论文内容的次序。

按照可信度递减的次序安排论文内容。

这种做法的优点不言而喻。如果一个论文是根据可信度递减的次序安排的,所有的读者就会同意最开始阐述的内容,因为它有最高可信度;但是到旁边读者会迟疑是否接受一个新的实验结果(如果恰到好处地解释,就会接受)或者推测性的解释。

一个好的论文永远不要在第一个中等或则低可信度内容出现之后再出现重要的、高可信度的内容。那些不同意作者观点的读者,也才能得益于才能在出现不同意见曾经了解所有高可信度的材料,因此可以将不同意见集中在正确的问题上。

试样打算方式应当真实反应作者所做的工作,应当具备较高的可信度而且应当置于文章的开始部份。作者常常犯的一个错误是直至论文前面低可信度部份才给出新试样的制备等内容,让读者莫名其妙。这种写作方式会使论文看上去杂乱无章,非常无法阅读和理解,而无法阅读的论文其实会使审稿人十分懊恼。

当你报告一个新的实验过程的时侯,为了保持它的高可信度,你应当用事例说明你是怎样从原始数据得到精炼数据,并最终得到剖析结果的。

同样,对于校验也须要做这样的说明(如果不是基于商用仪器的精度指标),包括样品数目、数据与偏差带之间的关系(满阻值吗?平均值的机率误差等)。

如果新方式才能给出一个你们都熟悉的事例所期望的结果,无疑这是可信度的基础。这有助于提升你新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大概也是撰写论文须要首先考虑的要点。

如果要报导一个新模型,你须要把模型构建在一个高可信度的起点,并在须要清楚地说明从哪里开始是你采用仍未经过证明的假定而致使可信度开始变化的。

至于模型和实验谁在上面,这大约须要取决于爱好了。如果这三者都有新结果,那么需这些技巧最令人高兴的结果是,作为作者,你被引导着在所有比较可信度的材料,如新的实验结果,已经展示完全后才开始假定和猜想。

这有时会给作者带来不小的困难。现在的趋势是提出结果,给出评论和意见;然后再提出一些新的结果,再给出评论。在开始假定和猜想曾经给出所有的高可信度材料。这样,审稿人会喜欢你。

3

谨慎使用投机性

读者可能会奇怪为何我在这儿对投机性词汇感兴趣。

关于这方面的认识,我要谢谢MIT的Arthur Smith院士。 我和他在70年代初期共同写过一篇论文,他提醒我尽量不要使用被他称为“投机性”词汇的一些词,如“obviously”,“probably”,“certainly”,“undoubtedly”等。

这是因为从技术的角度看,如果你须要使用表示可能性的词汇,这说明你无法证明你的观点,而是在进行假定和猜想。

因此:如果你发觉自己乐意使用投机性词汇,它意味着你不知你在说什么,因此这种材料的可信度自然十分低。用明晰表示你在进行假定的词汇来取代投机性的词汇,并将相关的评论和低可信度的假定置于论文合适的地方。

4

不要学朗费罗

在小说“路边饭店的故事”中,作者朗费罗借用坐在旅馆炉火旁的乘客的嘴描写了一系列的故事。尽管朗费罗是一个极好的故事作者,我们在写作科技文献的时侯不能采用他的方式。

这种方式确实比较吸引人,讲个事实,再讲一段故事来解释一下事实;然后再讲另一个事实和解释它的故事,直到所有的事实讲完。(特别是物理研究人员比较喜欢使用这些技巧)。这种方式错误的地方在于它与可信度增加原则相违逆。

因此,故事挺好,但是那可能是虚构的;科学写作须要的不是虚构,而是真实。

要抵抗住现代朗费罗式的诱惑,把所有的高可信度内容都提出之后,再用类似“Discussion”或者“Interpretation”之类的标题来叙述你开始进行假定的部份。

5

不要把小狗从帽子里掏出

我们都能追忆起孩童时代坐在中学拥挤的会堂里,兴奋地看着前来演出的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变出一只小狗的情形。

有一些科技文献作者企图去模仿魔术师,但是她们的这些演出却很厌烦。他们把一个验证性的实验藏起来,却引导读者步入歪路,然后这时,也只有这时,他们才掏出读者希望听到的才能证明作者观点的实验。

这种方式有两个问题:

审稿人顽强地找寻着缺点,却遇上了从帽子里变下来的小猫。原则很简单:不要这样做。

6

彻底挖掘所有的铁矿

想象一下你正走在一个荒凉的峡谷上面,拿着几铲看上去希望很大的泥土,把她们装进坛子里,然后在附近的一个溪水边冲洗它们。这时你忽然发觉了几块金子,你特别高兴,于是决定挪到近来的采矿办公室申请提出自己的所有权。于是,你对世界申明你的所有权,但是很令人费解地是再也没有回来挖掘哪里的金子。

如果你这样做,每个人都会觉得你是个傻蛋,但是事实上,很多科技文献作者恰恰没有回家挖掘她们的金子。获得好的数据要用去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同时还有大笔费力心思得来的经费),这些数据就好比能产出几个铁锭的泥土。

宣布所有权类似于发表论文——通过这个过程你告诉全世界这附近有金子。考虑到这种数据的成本,如果不努力找出所有的金子实际上一件特别傻的事情,至少,也要找出你已然挖掘的这种泥土里的所有金子。

很遗憾,在我的观点看来,很多作者过早地舍弃了从数据中获得更多内容的机会。如果你就能证明你对所获得的数据说明哪些或则不说明哪些有深入的理解,尽管这可能对你挖掘到的金子能不能发表是不关键的,但是你在审稿人那儿成功的机会就大大降低了。

例如,有的作者仅着眼于从才能进行检测的讯号,但是却忽视了噪声谱可能会造成限制可测量能力的信息。另外有些作者无法发觉掩盖在结果下边的互相关系,这些关系似乎还能提供发觉新的或则重要东西的线索。

简而言之,要有耐心。试着从数据中挖掘所有而且有潜在的兴趣,审稿人会为你的勤劳和坦率鼓掌。

同学们参加团体操表演,8人一队少1人,_excel数据验证公式_审稿人会验证数据吗

7

记住:审稿人是不善言辞

我给出一个关于怎么对待审稿人意见的方针,作为本文的结束。

当审稿人责怪文章的个别内容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才能了解文章中问题的机会。不是所有审稿人的所有意见都是正确或则合适的批判,但是我敢说在我碰到的批评中90%以上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价值和好处的。

但是,审稿人是不善隐语的。审稿人常常不能挺好的抒发她们的看法,这使她们的意见看上去十分轻率和随便,甚至反复无常。于是作者显得十分惊讶和偏执。那么该怎样办呢?

作为作者,你有责任逐字回复审稿人的批判意见。你对此所持的心态对论文能够顺利发表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象有些作者一样,你企图恐吓审稿人(或者编辑)不做建设性的反馈而投稿,审稿人(和编辑)都会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你,把你放到一边。

我以前见过好多事例,愤怒的作者有力地指责审稿人的意见,但是最后她们的论文却没办法发表,因为她们没有把指责中的精华用于更改她们宝贝一样的论文。自负阻碍采取建设性的反馈举措,而偏执则会消弱这种举措。

维护自己工作的科学性是一项须要从谦卑和尊重他人早已构建的知识的基础上来完成的任务。尽管这很困难,当你收到审稿人的意见的时侯,压住自己的怨气和指责,试着想想为何审稿人会在这一点上找麻烦?

作为作者,如果你还能强调为何审稿人会给出这个意见,你就才能同时发觉提升论文和使审稿人满意的方式了。

通常,一篇论文的失败不是正好在审稿人提出问题之处,而是常常在其它的地方,如没有悉心安排的主题和评论的顺序,或者在文章其它哪些地方省略了几个解释用的词等。

阅读审稿人的信的时侯须要抱着特别诚恳的心态,这能使你减短论文发表的时间。

当然,有些审稿人的意见很明显是错误的,如果你才能特别礼貌而且十分职业地处理相关意见,编辑会比较容易同意你对审稿人的指责意见。

因此,我的建议是重新列举审稿人的每条意见和你对此意见的评论,以及你将怎样在论文中进行更改。如果你对此做了足够好的工作和努力,编辑就有可能决定接收论文而不需要再把论文寄给审稿人重新进行审稿,这会节省几个礼拜的发表时间。

另外,你由于注意审稿人不善措词而构建上去的名声,会使你的职业生涯受益匪浅。同时,下次你会写出更好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