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看到的机会不再是机会。短视频行业也是如此。
2016年9月20日,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宣布,未来12个月,今日头条将投入至少10亿元,补贴今日头条短视频创作者。这被很多业内乃至业内外人士解读为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但几个月后,闯入入股的人却发现这并不容易。
今日头条短视频运营商表示焦虑,“现在头条做起来不容易,原创视频还行,其他的都挂了。去年动视频月收入几千,现在.. ……别说了,今日头条要屏蔽我了。”
随着平台越来越重视版权保护和优质内容,上传现成或简单剪辑的视频会提示重复,无法上传成功;此外,整个短视频市场增速放缓,而内容提供商的增速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从而使得从互联网订单分配到每部作品的流量减少秒拍创作者平台申请,流量比较分散。
这两个因素也指向了同一点——通过平台维系个人创作者或工作室式的小短视频团队变得更加困难。当然,这样的球队不在少数。
任何内容品类都包含五个环节:内容制作、内容分发、内容渠道、内容变现、内容营销。对于短视频行业来说,内容生产和内容变现是关键。
那么,未来小团队能否通过共享平台自给自足呢?短视频的商业化路径有哪些?一家做到了团队合作和品质的短视频内容公司,在获得了一定的流量后,如何通过流量变现?短视频造血能力在哪些领域更强?短视频的变现模式应该多元化还是顺应内容公司的商业性质?
难以将收入分享给支持团队甚至个人创作者
“我们在各个平台的月份额可以达到20万左右,但从整体收入来看,这微不足道。” 短视频内容制作机构何仙姑福创始人刘飞告诉新浪科技。
早在2011年,还在高三的刘飞就开始拍搞笑视频。到了 2013 年,很多视频网站开始为制作人提供分成,他们的团队也有每月 10 万元的收入。刘飞表示,这些年来,平台对短视频的分享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现在平台会在播放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给予更多的奖励。
据新浪科技介绍,各平台给出的账号份额并不稳定,标准也不统一。比如今天的今日头条有效播放量在1000左右,份额在5-10元左右。定义也不同,比如播放30秒不退出等。另外,有业内人士表示,今日头条1万条原创短视频只要5-20元。
这样一个账户每天可以拿到几百元的份额收益,这是一笔可观的收益,这也意味着份额可以作为项目开发前期团队最直接的变现收益,但希望生存越来越依赖平台份额。即使对于个人创作者来说,也难以实现。
时智传媒创始人马长波告诉新浪科技,平台分成收入很低,甚至不及各个平台为鼓励优秀作品而给予的定期和不定期奖金。就体量而言秒拍创作者平台申请,还不足以覆盖一部优质短视频节目的成本。.
“建议内容创作者不要靠分享养活自己,这是不健康的。” 刘飞表示,“平台和内容生产者互为成功,平台靠内容运行,内容靠平台带来粉丝和流量。”
这正好指出了今日头条给短视频创作者的另一个激励,因为10亿的补贴而被忽视——同时给每个优质原创短视频至少10万个加权推荐,而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意义重大对于内容生产者的流量和粉丝积累的份额也可以忽略不计。
在内容行业,商业化只有两条路径:流量和IP。对于短视频,商业化往往是前者。
远景资本投资总监陈沫沫分析,“相比长视频,短视频更难形成内容的习惯性消费,尤其是纯UGC视频由于制作条件和流程不稳定,可能更难出现IP,内容本身。形成变现能力并不容易,所以新闻内容往往是通过流量来商业化的。
“通过内容获取大量流量,将流量引流到广告和电商,这条路需要庞大的流量基础。” 生活视频服务品牌依依的创始人徐虎生曾这样描述依依的商业逻辑。
这也可以用文化产业投资人陈越天的话来概括——“先赚流量,再赚现金”。这也是媒体公司和内容公司共有的商业本质。
陈跃天向新浪科技分析,“短视频内容制作企业首先需要建设基础设施端。目前整个环境还处于媒体升级阶段,人们的注意力正在从非互联网向互联网迁移,而“从图文内容到视频内容,一些经营短视频业务的团队,短期内会比较得到滋养,但从长远来看,他们生存的不是很好。”
博客流量在选择分发渠道上有一定的策略,这是博客流量乃至博客实现的前提。刘飞大致将分销渠道分为三种:视频网站,如爱奇艺、优酷等;综合短视频平台,如今日头条;社交平台,微博和微信。
“针对不同的内容,要聚焦重点平台。5-10分钟的节目更适合视频网站,符合用户看长视频的习惯;健身视频更适合微信和微博,鼓励用户传播。” 刘飞指出。
陈越天表示,微博、微信和今日头条是短视频制作者首先抢占的三大渠道。
原创新媒体视频平台二更COO Pixing此前曾提到二更平台布局的四大战略:双微、微信公众号、微博;头部渠道,聚合高流量和粉丝,包括今日头条、秒拍、美拍等;全网分销,尽可能占据所有可能的分销渠道;占据屏幕,比如地铁短视频,甚至OTT电视屏幕。
这也是二次更新获得新一轮融资的原因之一。领投二更B轮的方远景资本投资总监陈沫沫向新浪科技解释,目前已经形成的很多IP大多是基于单一平台的,比如微信、视频网站等,但二更已经完成了多- 前期平台布局。,具有跨平台分发能力。
目前,行业内已经形成了一些头部制作公司,流量稳定且较多,将这些流量变现也成为短视频制作公司的下一站。
选择流量大、精准度高的品类
“在短视频行业,很多人喊娱乐方向大流量大流量,这个方向确实大,但是只能做广告,所以变现效率低。毕竟短视频行业还是需要“建立商业模式,只是为了流量。选择垂直方向不能长久,所以第一步是选择品类,选择容易建立商业模式的品类。” 陈月天对新浪科技说道。
短视频的类别与媒体类别类似,一般包括娱乐类别:搞笑、八卦、电影、音乐等;生活品类:美食、美容、旅游、家居、情感、母婴、医药等;技术; 金融; 体育课;游戏;汽车; 文化等
对于这些不同的类别,陈月天的标准是能够“独立组刊”和“独立组站”。原因在于,今天仍然可以在电视上继续播放的内容表明,该类别要么拥有非常好的观众,要么拥有强大的广告商。按照这个逻辑,美食、金融和旅游被陈越天视为蓝海中的垂直机会。
“这点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已经有所体现。比如在财经类,一般来说财经短视频的受众消费能力强,更容易建立商业模式。”
相对较大的流量和准确率似乎对变现更为重要。同时只停留在内容领域去变现,商业模式永远小,变现的资金永远小。
“院线电影的市场只有几百亿,但消费品是万亿的市场,这需要创业者认真思考应该结合哪个市场。”
时智传媒的商业化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时智传媒创始人马长波告诉新浪科技,目前他们业务发展的最佳领域包括科技公司、汽车公司、政府客户、金融客户、快销公司、NGO和公益。
从市场情况来看,如今市场上泛娱乐内容大量涌现,美食节目也在批量生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从泛娱乐领域的创作者向旅游、金融、汽车等垂直领域的转变。以及寻找空白垂直领域的新进入者——在媒体升级的背景下,许多垂直领域尚未产生头部IP,这对短视频制作者来说可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健身领域,甚至动画和摄影,可能会被认为过于垂直,但领域越细分,价值就越大。” 刘飞提到。
除了品类的选择,陈跃天告诉新浪科技,他投资短视频行业的另一个标准是能否规模化生产,规模化变现。
真格基金合伙人王强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指出,真格基金投资网红的三大标准是“CIA”:“C”,即内容、内容、是否有内容、能否持续产出内容;“我”,互动,互动;“A”,广告,广告,是否能准确达到广告推送的效果。
“如果这些因素能够汇聚到一个人身上,持续产生影响,他们就可以投资,而papi酱就有这样的条件。”
媒体的本质是引发媒体共鸣
对于实现流量变现乃至大规模流量变现,很多企业已经做出了尝试。“视界传媒”将其商业模式大致分为四种:2B、2C、版权、直接服务垂直领域和转化消费的收入。
其中,2B包括各种形式的商业制作和广告宣传;2C包括内容、电商等,直接向粉丝收费,电商模式往往适合垂直领域和用户精准方向;版权收入包括节目授权、IP开发。等。这部分收入主要来自渠道,包括播出渠道和业务拓展平台。
“目前,时智的2B收入占比最高,正在努力发展2C收入。版权收入稳定,重点是IP而非节目授权,垂直领域的收入已经启动。”
刘飞还告诉新浪科技,在贺贤富大叔目前的收入构成中,广告收入超过50%,其中30%-40%是电商和直播收入。同时,他也通过投资、签约等方式,逐步与一些优质的内容提供商合作,例如,近日,何翔大叔宣布战略投资一家旅游视频自媒体。
“短视频行业越来越好。过去,广告商只愿意在3-5分钟的短视频上投资10万,但现在他们愿意投资50万甚至更多。”
当然,这里的50万条广告,其实是一个整合营销的案例,包括视频制作、渠道推广、明星推广。
“短视频的商业前景非常可观,一些品牌和商家已经看到一些品牌和商家将广告转移到平面媒体,电视媒体转移到短视频。未来无论是C端消费还是B端合作会往短视频的方向走。”
陈沫沫认为,短视频行业将迎来一轮大规模的变现机会,当然这也需要一定的条件,“现阶段,分销渠道很多,已经成为不同人群消费的入口“短视频,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C端流量分散,平台化的行业格局不确定,未来会有更大的流量平台和分发平台。”
从各个公司的定位来看,有的公司将自己定位为MCN机构,签约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帮助创作者实现良好的商业变现,获得相应的收益;一些公司将自己定义为短视频聚合社区;一些公司将自己定义为电子商务社区。
“在短视频行业,也有很多IP形成的案例,但这还不是最有价值的,最有价值的是做一个平台资源,收集优质的内容资源实现变现,把内容带来同一个社区以高频率出现在观众面前,引发媒体共鸣,这就是媒体的本质。” 陈月天说道。
(原标题:广告费从10万到50万,但短视频是大多数人的机会和出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