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与快的、摩拜与ofo,AT双寡头进入的领域,势必将展开激烈火力的鏖战。
在短视频领域,更多的 AT 对决还在浮出水面。蔡文胜的美拍和今日头条的火山相对独立于巨头。与微博密切相关的秒拍可以算是阿里,而3月份获得腾讯投资的快手则是腾讯。
就像摩拜和ofo的路很不一样,秒拍和快手也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一、内容:运营、孵化vs自发、自由放任
从对内容的重视程度来看,秒拍的韩坤和快手的苏画完全是两种方式。
秒拍是对内容强运营的理念,让流量向大v倾斜,支持好内容。而且,秒拍也走到了前列,通过线下的内容基地,从前期开始孵化内容。
上周,一夏科技第三个移动视频创作基地(秒拍、一卓、小卡修母公司)落地西安,希望以旗下三位产品创作者组成的产品矩阵支持当地。此前,一夏科技已在上海和成都建立了两个孵化基地。
视频创作基地为创业团队提供五个免费工作站,孵化时间为六个月。只要完成月播1000万的基本要求,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后续资源支持。看来,妙拍是一个孵化基地,可以打一场持久战。
孵化其实很容易理解。内容的收获要么处于早期阶段,要么处于后期阶段。但是后期的收获成本很高,火山花了2000万从快手挖走了天佑。
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三个孵化基地中有两个位于中西部。
首先,潜力巨大。易侠科技高级副总裁刘新政透露,短视频的地域发展很不平衡。 40%的顶级内容创作者来自北京,30%来自上海和杭州,20%来自深圳和广州。
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由于信息、资金、氛围的差距,内容创作尚未激增。但这些地方缺乏创造力吗?不一定秒拍创作者平台申请,想想看东北小品对中国娱乐业和春晚的贡献。
第二,支持巨腰内容生态。未来,热门视频最有可能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娱乐明星、新闻场景等热点人物和爆炸事件。但随着内容生态的成熟,从2016年底开始,各种垂直内容的流量占比不断积累。已超过 60%。下一步,本地化内容在同城的比例也会增加。而且,与泛娱乐相比,垂直领域和本地化内容具有更强的商业转化能力。在这些地区,中西部或二三线城市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没有明显劣势。
第三,成本更低。暴走漫画的陈倩说,扎根西安是因为在西安创业比在北京上海广州便宜很多,而且因为西安有很多高校,所以不很难找到有用的人。
从早期孵化到流量支撑再到商业变现,可以说秒拍几乎是内容提供商的全链条360度保姆级服务。目前,秒拍覆盖40多个垂直领域,5000+内容创作者;与2000多家MCN公司、视频创业团队、网红经纪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
开首不一样。
理工科人苏华说:“开首是现实世界的投影和记录者。”
快手的愿景是用短视频记录地球人,快手的内容由用户主导,快手不会过多引导内容,也不会倾斜大V、快手的流量不签约明星网红,不打擦边球,不专注直播。拥有最大粉丝群的快手天佑也是垫底。其内容主要迎合底层的审美需求。离开快手前,快手高管从未联系过天佑。
在应用界面上,快手首页只有关注、发现、同城三个标签,没有内容引导。
秒拍首页顶部栏目分为关注、推荐、社交、搞笑、娱乐、生活、小品等17个类别,底部还有热榜。标签,根据内容维度进行分类。打开首页,发现秒拍的内容推荐中,明星的比例很高,比如鹿晗、王思聪、豆豆。
为什么两者对内容的重视程度完全不同?
首先,创始人背景不同。韩坤在搜狐做夜班编辑,一路打拼到中华人网主编、酷6联合创始人,擅长内容。在科技发展上,他也顺势而为,迅速登顶。比如在和美拍的比赛中秒拍创作者平台申请,韩坤就发现自己应该做的是内容,而不是产品经理。
至于苏华和程以潇,都是理工科出身,有着纯正的技术基因。程以潇在做快手的时候,连转发功能都没有用。他认为转发的header内容会形成流量黑洞。
其次,做短视频的时候,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关系链。秒拍依托微博这个最开放的社交平台,可以一键导入微博账号和关系链,所以专注于内容。不过,快手出身微视,今年3月才获得腾讯的投资。他只能独立搭建账户体系和关系链,从0开始,所以主要专注于关系链的维护。
二、用户来源与平台引流
从用户量来看,秒拍和快手是当之无愧的成功产品。
QuestMobile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国内移动视频行业月用户总数接近10亿,短视频同比增速高达58% .2.76亿和5877万。快手拥有超过5亿注册用户。截至今年6月,快手日活跃用户已接近6000万。
不同的统计路径有不同的用户规模,但在量级上,都处于头部位置。
虽然用户数量相似,但两者的用户属性却大不相同。
博士。 X的《底层的残酷故事》准确地描述了快手的用户状态。从用户和平台内容来看,快手的用户主体是“业余爱好者”,集中在广大农村。小县城。在快手上,这些过去被忽视、没有话语权、隐藏在大众媒体中的普通人有机会表达自己。
苏华本人曾强调,快手在北京也有大量用户。据他介绍,在北京,每天有300万人开通快手。但据快手营销部调查,这300万用户春节期间全部离开北京回家过年,这表明这些用户实际上主要是北京的农民工。快手的这种定位,让它迅速获得了大量用户。毕竟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还是金字塔模式,金字塔底部的群众就是群众。因此,快手发展迅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与快手不同,秒拍的策略是“明星+PGC”,以微博为后盾,秒拍的用户属性和用户结构与微博高度相似——头部聚焦、媒体属性、垂直分类。目前,秒拍&One Live有超过3000名名人和网红,以及来自媒体、自媒体和PGC的10,000多名创作者。顶级用户,带动秒拍的内容具有高传播度和高影响力。中国人每天从各个渠道看到的短视频中,95%都有秒拍角标。
分别被阿里巴巴和腾讯加持后,未来秒拍和快手的用户数量和属性是否会发生质的变化?
首先,看看植根于微博的秒拍。可以说,其用户与微博的重合度很高。目前,秒拍拥有2.76亿用户,而微博用户数量为2.。今年月活跃用户将达到4亿,而后者的用户季度增长率仍高达30%。从这个维度来看,未来只有依靠微博的引流,秒拍用户的高增长才会持续。
另外,在用户属性方面,秒拍拥有大量的top用户,未来的增量是自上而下的。通过明星用户的引流效应,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再看快手。拿到腾讯投资后,据说快手最大的用户红利应该是微信,但微信真的能分流快手的流量吗?我不这么认为。原因很简单。微信是一个比较克制的产品。与快手的用户层互斥。微信是熟人关系,而快手主要是和陌生人的关系。微信很难引导快手。
其实,早期腾讯和新浪都向韩坤伸出橄榄枝,但韩坤在多番挣扎后选择了开放微博。后来腾讯基于微信关系链做了自己的微视,但在微信大佬的加持下,微视依旧是个无用的混蛋。
未来快手的用户增长应该是自下而上的方式,从农村包围城市,但是为了吸引这些眼光独到的一二线城市,位于金字塔的腰部和顶部,对于相对较高的终端用户,或许快手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洗掉一些乌龟和钓丝的基因。
三、业务实现猜想
不赚钱的公司是不道德的。赚钱不一定是韩坤和苏华的初衷和终点,但却是秒拍和快手绕不过去的考验和命运。
如果不考虑商业化,或许快手确实是一款完美的产品。
前几天,我刚迷上了一对来自快手的美食主播,来自河南农村的庞哲兄弟,他们每天都在吃饭。从观看量和粉丝数来看,这两个憨厚老实的小哥哥可以算是快手的顶级主播了,拥有超过150万的粉丝和超过100万的视频观看量。在其他平台上,两兄弟或许已经可以养家糊口了,但据媒体报道,两兄弟的月奖励刚刚超过一万。我点击了十几个视频,没有发现任何广告。
快手上的业余直播,亲和力高。主播群和观众群是同一个档次的,所以认可度很高,但是内容传播量却没有变现,这就是快手商业化对于内容生产者的传播力和交易转化能力的尴尬。
前两天传闻中档车观致带天佑代言。消息一出,负面评论不少,品牌方立即澄清,其代言人向来偏爱余文乐等港台小众生,不会邀请网红代言。
像天佑、庞哲兄弟这样的开手大V拥有大量粉丝,但对广告商的吸引力仍然有限。
相比快手,主打大V、强调内容调性的秒拍更接近金钱。秒拍作为微博官方移动视频产品,汇聚了明星、大V、网红、名人、意见领袖等,主流粉丝集中。很多品牌的代言人本来就是秒拍用户,调性比较契合。借助微博开放平台,传播力、影响力、转化力都略胜一筹。
此外,与快手相比,秒拍用户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也高于快手。对于想要抓住消费升级红利的广告主来说,秒拍显然更具吸引力。 .
但拥有 5 亿用户注册的快手不会永远赚钱。认为快手和今日头条的用户重合度很高。因此,其未来的变现模式可以参考今日头条,中小Feed广告也可能成为快手变现的来源之一。
无论如何,秒拍和快手都是第一梯队。爬上短视频顶峰,俯视短视频创业领域的一缕炮灰,都有着狂妄的资本。而对于迦南这个蜜饯和黄油的乐土,没有完美的捷径,也没有绝对错误的道路。选择不止一种,选对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