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1月19日电 题:话太多、假流量……直播有哪些“套路”?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邵鲁文
近年来,直播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流行。消费者更少。
不过,《新华视点》记者发现,直播的花样和“套路”很多,直播的收视量和订单量也存在不少“水”。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规范直播带货行业秩序,加强行业自律,让消费者在直播平台上放心购物。
直播带货有很多“套路”
今年“双十一”,直播电商越来越受到关注。各行各业的名人和品牌商纷纷进入直播间。一些主播从10月初开始热身升温,各种促销信息让消费者眼花缭乱。
直播带货看似热闹繁华,但有些消费者“吐槽”,在直播间低价买东西并不容易,在各种“套路”下,买东西的价格可能不会便宜多少。
——直播技巧很多,想要“秒杀”,就得看半个小时的直播。济南市民张晓云告诉记者,为了抢购“双十一”预售产品,她在短视频博主的直播间等了近半个小时。 “一开始主播说马上上架,是‘二次发售’,后来主播开始介绍其他产品,然后在直播间介绍各种活动。经过超过20分钟,我想要的产品上架了。”
张晓云表示快手买流量有用吗,有时直播间里提到的优惠和折扣要等很久,而这即将成为短视频平台直播的固定模式。几乎每个主播都会在上架打折商品之前,先用文字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然后再介绍其他几款商品,过一段时间再把前面提到的商品上架销售。如果考虑时间成本,在直播平台上购买商品远不如在传统电商平台上方便和直接。
中消协投诉部工作人员谢龙表示,在很多有货的直播间,消费者花了很多时间,但东西往往便宜不了多少,导致消费者得不到获得感,只有失落感。
——卖东西要演剧本,“吵架式”和“打架式”都流行带货。 “你知道我们发了多少吗?我们发了超过2000万。” “不要再发帖了!”前不久的一次直播中,一位女主播在直播间大声喊叫,试图阻止搭档男主播“降价回帖”的行为,而男主播自称粉丝,愿意赔钱补贴,互相推诿,砸麦克风,做的跟真人差不多。
类似这个“套路”,每天都出现在很多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记者在部分直播间看到,主播与搭档“吵架”“推诿”后推出的产品价格并不比其他电商平台好多少,有时甚至比其他电商还贵。平台。节目效应”,往往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在一些明星带货的直播间,经常会出现明星坚持卖“低价货”以“奖励”粉丝、与工作组争吵的“情节”。
——配送数据“着迷”,部分直播间没有互动,但订单多。齐鲁工业大学三年级学生王琦说,让她感到困惑的是,有些直播间有上千观众,却很少有人购买货架上的产品;而在其他直播间,观众人数只有几十人。主播列出的产品经常被“秒杀”。
电商行业从业者张向阳告诉记者,很多直播间为了提高直播间的热度,使用机器人拉高热度,或者使用大量订单来增加交易量。 , 之后将进行退款。尤其是对于小主播来说,需要假数据来制造高人气的假象,这几乎成了直播行业的“潜规则”。
今年10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和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开展了直播购物体验调查。从结果来看,在调查活动中共有100个直播带货体验样本,其中33个涉嫌虚假宣传、以误导性价格方式误导消费者等违法违规行为。
直播的“演技”培养成“产业链”
记者发现,围绕直播的技术培训和数据造假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有的培训很贵,“学费”动辄上万元。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带货直播”、“带货直播脚本”等关键词,找到相关的教学课程、词句。技术脚本等产品上千种,其中不少已售出3000余件。记者找到了一款被描述为“带货写剧本”的产品。花了18.8元购买后,对方提供了“主播必备的数百个基本单词”和“带货剧本案例”。 》等文件。文件中提到要用大利润、大红包来留住观众,之后不要急着卖产品,而是用大嗓门、快语把剩下的卖掉。尽可能多的在店里的产品,反复给观众洗脑,激发购买冲动。
这些文档还提供了许多营销技巧。比如主播可以用所谓的“限量产品”来留住客户,但这些“限量产品”只是营销噱头,其实天天都有。另外,在产品推广上快手买流量有用吗,可以通过捏造“剧本”来突出夸大利润,可以安排一些机器人账号负责哄骗、刷单,从而吸引真正的受众购买。
“我们的团队培养了很多收入过百万的主播。”这家店的客服说,如果需要进修,还可以交2万元的学费,还有“专业的”导师“提供15天的特训。
记者联系了济南一家提供搬运货物培训课程的公司。对方提供的教学详情中,不仅有直播等素材,还有一对一培训、流量支持、5万粉丝号。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培训结束后,可为记者提供一个拥有5万多粉丝的直播账号,并在直播第一周代为统计收视人数保证直播人气过万。
北京中文律师事务所李斌律师表示,直播的“套路”存在很多问题。有些词涉嫌虚假宣传;先提价后降价,或通过夸大表演制造“损益”效果,诱使消费者下单,涉嫌价格欺诈。
让直播带来更少的“演技”,更多的福利
记者从山东省消协获悉,在今年上半年接到的投诉中,对网络消费的投诉有所增加,尤其是近两年,随着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 -商务,各种消费陷阱出现,部分产品质量不达标,产品售后服务难以保障。
艾瑞今年9月发布的《2021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研究报告》中提到,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将超过1.2万亿元,年均增长rate 率为 197.0%; 2023年将超过4.9万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直播市场越来越大,应继续规范该行业,引导其健康发展;对抖音、快手等更有责任感的平台进行监督,让他们自觉维护平台秩序,承担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
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学研究中心主任薛军建议,监管部门要继续压实抖音、快手等平台的职责,及时引导和规范使用不合规手段的主播宣传;对于屡次违规的,将被列入黑名单管理,形成震慑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认为,电商直播行业的人才培养处于“野蛮生长”状态,普遍缺乏标准化的课程体系;相关行业组织、直播平台等可合作制定一批针对性培训课程指导主播在带货时规范直播内容。同时,对部分机构和个人以培训为噱头牟取暴利、收取天价学费、教唆虚假宣传、刷流量等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应及时予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