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沸点,口述作者丨Lohi,编辑丨杨真真
我是新媒体的老手。 2015年底毕业于香港,进入微信公众号领域。因为一直热爱文字创作,我也敏锐地发现文字创作的版图发生了转移。不再是QQ空间、论坛、博客,而是微信公众号。所以之所以进入新媒体行业,是因为热爱写作,尝试尝试新的载体。本质上,他并不认为新媒体是一个机会。
2015-2018年基本在公众号+微博领域,也有一些小成就。加入新浪浙江后,很快就成为了新媒体部的主编。这源于我有写作的基础。 2018年以来,视频焦虑一直存在,前后的三家公司在不同的载体上不同程度地拥抱视频。
2019年5月从上一家公司辞职,因为老板要我做抖音,尝试后觉得太沉,团队专业能力不匹配,所以选择离开。离开的时候,我对老板说:我知道视频很重要,但我还是想试试别的。老板说不重要。未来,视频就像空气、阳光和水一样,是生存的必需品。她还谈到了一些关于 5G 的话题。我承认我又很焦虑了。
去年加入现公司后,主要是图文内容。该公司是一家社交媒体营销传播公司和MCN。孵化了大量微博、微信、抖音账号,既有自孵化,也有外包。基本上,营销公司拥有所有的业务公司,在全国有四个分公司。我负责上海这边,主要是时尚和美妆。但大家都知道,时尚美妆这个垂直品类很容易赚钱,而且钱都集中在视频上。
今年我们做了两个新平台,一个是抖音,一个是小红书。一切都已经很晚了。抖音彻底崩溃了,小红书有了一点新的成长,但过程还在不断的迷茫。
抖音之前说过,4个月亏了几百万,这是公司整个抖音新业务的金额(包括三四个城市的几十个新账户)。对于抖音业务,头部抖音MCN的各个制作人都被高薪挖到。一般来说,真正具备孵化和交易能力的人很少,成功经验根本无法复制。 19年的抖音和20年的抖音,彻底颠覆了世界。招聘的钱浪费了。
孵化分为内部签约和外部签约。对内,基本看哪个编辑/运营/总监甚至行政/财务/HR有“抖音感觉”(这种感觉基本是一种乱七八糟的感觉),拉出来孵化里面,设置人,出现在相机和震动。各种工作出色的员工被折磨致死。
更糟糕的后遗症是,这些朝九晚五过着正常生活的员工,突然进入一夜暴富的梦想,不想过以前的生活。抖音广告赚到的钱,直播赚到的钱,还有巨大的蛋糕,一开始就被逼到嘴里,卡在了喉咙里。但没过多久,它就狼吞虎咽了。
就算我失败了无数次,他们也不愿意相信:我做不了短视频网红。
对外签约的主要是长得好看的素人,来来回回的认识了20、30人,个个都是年轻漂亮,有一些天赋。走在路上不得不回头看几遍的那种。但他们都想做抖音网红,这个愿望非常迫切。甚至还有人半途而废,专心做网红。
Dou+ 的推出不用说。虚幻的流量涌入,在计算好评率时,所有人的眼睛都红了。最后还是平台赚了。
Dou+的转化率不好。好的内容(也就是经过流量验证的内容)会好投票,但不好的投票就不行了。总的来说,豆+是锦上添花,没有它就什么都没有。
六七月底,我彻底放弃,无数次改变方向,花了无数的钱,带着七八台相机和两个抖音账号来回奔波。一个30w的风扇和一个40w的风扇都是沙雕剧情线。这是我们无数次改变方向后,车流终于涌入的赛道。但是我每天都在做抖音是死的。我不得不承认,我无能为力。你赢了。
今年开始做抖音,不是趋势,因为趋势已经过去很久了,严格来说是商业需要。业务方发现客户的大笔预算都在短视频上,尤其是抖音,所以逆推内容方做了视频。主要还是要试一试,如果成功了,可以赚大钱。
这仍然是一个赌徒的心态。抖音容易出现一夜暴富的奇迹,这在其他平台上几乎是罕见的。比如一夜爆红的抖音上刀小刀,还在刺激着大家。但在同一个视频平台上,B站需要精耕细作,微博的严重注水基本不能靠内容开新号。
所以如果你想做短视频,想快速进入,快速变现,赌一把可以暴富不退,那么抖音是最好的选择。
最大的困难可能是平台的逻辑不再一样了。一开始抖音平台会刻意推大V,倾斜流量,造神,让创作者一夜暴富,但现在平台越来越去中心化,刻意控制流量,不再允许某个人或一群人获得过多的曝光和关注。他们正在维持生态平衡并从中受益。
当然可以理解,这是因为抖音的创作者不称职,把责任推给了平台抖音买死粉会影响抖音嘛,但从概率上看,这两年新增的顶尖人才数量要少得多比以前。多少年。对斗+的依赖度也持续上升。抖音太太太依赖算法了,没有人,只有算法。
我们公司在2018年拿下了1500万粉丝的抖音头部网红,所以算是有一定的基因和方法论,不是突然闯入。但在今年的尝试中,最成功的只是一个300w左右的沙雕地块号(商业价值低),其他的不到100w就死了。
其他具体困难是:
1、抖音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所以就算挖到行业高端人才,他也很难在成功之前复制自己。这与其他平台不同。如果我创建一个新的公众号,我将确切地知道该做什么以及它会达到什么效果。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但抖音没想到,变化太快了,上个月的经验本月可能用处不大;据说消耗巨大,导致流量非常大。我从来没有做过一个营业额这么大的项目。也就是整个团队没日没夜地工作,吃不饱,睡不着,把时间都花在了剧本、拍摄、剪辑、后期数据观察和审查上(尤其是流量数据可以让人彻底沦为奴隶),完全消耗自己的个人时间,如果这3项没有改善,就应该改变方向。如果1个月的数量没有改善,则应放弃该帐户。每个人都好像在赌,一旦输了一秒,就不想再继续了。
其他平台有稳定期。例如,如果我达到 xx 百万粉丝,我可以获利并进入稳定期。但抖音不是。抖音不进则退,也不会停止。也许你可以停下来,但你可以看到,拥有4000w粉丝的大狼狗夫妇仍然每天换两次,当他们每周改变方向时,你既不前进也不后退。
这些精神疲惫、压迫和焦虑是致命的。
审核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团队核心人不是抖音人才——没错,就是我。我其实是一个优秀的文字创作者,甚至我本科时也学习过编剧,但我无法赋能抖音。
但即使我能,我也不一定能。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抖音,甚至那些被认为适合抖音的人也未必适合。不是优秀的编剧和导演、优秀的名人、优秀的拍摄剪辑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优秀的抖音。此时,我们的很多飞行员都招了很多好人,但都失败了。
据我所知,那些非常成功的大号也踩过无数次失败的出家,所以我觉得在抖音失败是很正常的。如果你不小心成功了,你就会成功。 毕竟是赌徒的心态。
我们都说抖音是玄学的。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和人是不可或缺的。现在感觉时间已经过去了,地理还是有前景的。大量账号下乡拍摄老太太、阿姨、叔叔。他们正在用都市剧模式拍摄神奇的乡村情景喜剧,产生喜剧效果。 但是很快农村就会失去交通,希望大家开发火星。
很多生活在海外的博主一直都很好,因为他们可以介绍海外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用内容思维模仿一些声音和语调。这应该是平台一直支持的。只要你生活在海外,有内容能力,我想你就可以做好。但能坚持,不进不退。
人和就是我上面说的,做短视频的团队太累了,如果没有实现的前景,大家都太容易崩溃逃跑了。如果人均财富真的达到了,那么再累也应该能撑得住。
但即便如此,团队对短视频的探索也不会结束。目前,它正在如火如荼地做一个视频账号,并在不断探索变现模式。因为视频号和微信公众号强绑定,所以又转回了原来的微信领域,在微信生态里做事似乎有了安全感。
小红书比较简单,回归到自己擅长的图文领域。没花多少功夫,两个月左右就达到了3w粉。我做了个人ip,励志女性之类的。小红书破5k就已经具备商业价值,5k-5w粉丝的价格在500-5000左右。与抖音一夜之间获得1000亿粉丝不同,小红书开始缓慢增长。这不是很多钱,但对个人来说是不错的副业。
但我的感受是,确实充斥着虚假的种草、泛滥的广告、刻意的生活记录、堕落的生活总结,却能给从业者和读者带来“价值”。每个人似乎都很满意。
其实没有什么秘密,还是看有没有新媒体思维。总的来说,小红书还在图文时代思考。选题好+标题好看+封面好看(新媒体思维)能吸引人进来阅读,平台上的话题也很多参与。
也有很多素人随意分享一下子火了,也是因为平台也在挖掘和推荐一些真实的生活记录抖音买死粉会影响抖音嘛,但是如果这些素人没有新媒体意识,就无法继续输出变化的内容,而且难以实现升粉和商业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您也可以成为博主。记录生命是有门槛的,尤其是连续记录生命。首先,小红书对图片有一定的要求。很普通的东西你可以用手机随意拿,而且很难有流量(除非你在国外或者有特殊的地理优势)。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博主并赚钱,你需要学习摄影、构图、穿搭,不断探索生活。我更倾向于说“创造生活”,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平淡无奇,对其他人无益。所以你要让自己过一种对别人有启发的生活,然后记录输出,不断输出,这是一件非常昂贵的事情。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才能、热情和持续的产出。
如果你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红,并被定义为成功,你仍然需要有相当数量的现金。但大多数人坚持不下来。一旦到了一定程度,赚不到钱,就会退出市场,因为大家都是为了实现它而做的。这一初衷导致了急功近利。但也是如此。
如果你从纯粹的兴趣开始,分享生活的心态,你可能还有机会成为网红。我想只要有100个人喜欢你,就可以理解你是网红。但如果你想从中赚钱,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现在也是一名时尚博主。如果要给那些立志成为网红和博主的人提个建议,我还是想说,世界上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而这绝对不是唯一的方法。
做自己的事,做自己,绝对不等于做博主。相信我,成为博主后,你可能更难做你自己。如果你在公司工作,做与你无关的事情,不靠卖个人形象赚钱,你就有很多机会做你自己。
你当然可以理解,成为博主后,你是在为自己工作,大家都这么认为。除了睡觉,我都是兼职工作,而且我从不通勤下班。每一天,我都在“创造生活”并赚取利润。想想就觉得好难过。
我从西班牙留学回来,我姐姐拿到了博士学位。语言学的小红书看到我的小红书还行,意识到了,就过来问我小红书怎么办。她目前在上海的一所大学当老师,收入不是很高。几十年来,评估教学职位一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大概说过了,但是她听了之后感觉不太好。我说,也许不适合你。她说,不,我要试试,我要赚钱。晚上,她写了一篇文章,对我来说真的是很学术的论文风格。我说你可能没有流量,你必须改变它。比如你不能写你是“大学老师”,别人不理解,如果你要写“大学老师”,又不写“物质压力”,你可以写“没钱”。
她改了,还在修改中。角色是上海胡飘的医生和姐姐。我说你能接受小姐姐的称号吗?她说上面不是耶鲁哈佛剑桥小姐的全屏吗?
我有点困惑,她能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英语,并且周游世界。现在准备分享:做一名漂浮在上海的女医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2...3...谢谢观看,喜欢的话记得关注哦。”
*来自 Pexels 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