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泡沫乐园 · 免费提供游戏辅助,破解软件,活动资讯,喜欢记得收藏哦!
综合软件_线报活动_游戏辅助_最新电影_最优质的的辅助分享平台

十年后真的变成了生活日常用品,这是怎么做到的?

网络 2022-06-20 02:07

时间过得真快。十年前,这个想法很简单。我不怎么用QQ,需要一个交流工具。如果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需要的话,其实当年的目的就是写点东西寄给自己。起点很简单,所以我就开始做。

其实我当时没想到十年后的微信会是这个样子。十年后回头看,我觉得很幸运。我觉得我已经是神所拣选的人了。靠个人的努力是做不到的,所以还是感慨万千。

我们查看一组数据。如今,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3.3亿用户进行视频通话; 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朋友圈,其中6.7亿张照片,有多少视频?

1亿短视频,3.6亿用户每天阅读公众号文章,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这么一个数量级,还有很多,包括微信支付、企业微信、微信阅读、搜索,数据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就像之前微信支付可能就像你的钱包一样,已经成为了日常用品,而我自己也觉得微信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当时觉得挺空虚的,只是给自己留点想象的空间,没想到十年后,它真的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生活方式。值此公开课之际,我要特别感谢。作为内容创作平台,微信也感谢平台上的每一位创作者,包括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的创作者。如果没有他们的创作,我们的 A 绳梯可能不会那么有活力。

今年的公开课分为几个主题。很多人会对今年视频账号的进展更加感兴趣。作为我们的第一个主题,我想告诉你一些关于视频帐户的故事。

视频表达

可能是下一个十年

内容区

可能是2017年左右,和公众平台团队聊天的时候,我们的公众号只适合写长文。只有少数人会写长文。大多数人写不出长篇文章。圆圈下方还有一件事。当时想做个非朋友圈,发了一些短文、照片、视频,和朋友圈对称。

我们吃饭的时候和Pony(马化腾)聊过一次,他很同意,但是后来没有解决,可能是项目太大了,整个账号体系不一样,还有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发生了很多变化。当时我们认为非时刻主要是文字和照片。我们逐渐发现,视频表达越来越流行,成为了很多普通人的习惯。

我们从几组数据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五年里,微信每天发布的视频数量增加了 33 倍,朋友圈发布的视频数量增加了 10 倍,所以当我们认为这种短内容在涉及到文字或视频内容时,视频表达可能是未来十年内容领域的主要部分。

虽然我们不知道是文字还是视频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无论从个人表达还是消费水平来看,时代都在朝着视频表达的方向发展,所以2019年我们形成了在一个只有 10 或 20 人的非常小的团队中,我们开始开发一个名为“视频帐户”的产品。当时定位为视频微博是可以理解的。

一开始你可以看到视频账号和微博很像。很多人说视频账号是我们公司的战略重点,其实不然。我们公司短视频战略的重心依然在微视。我们没有问公司想要什么资源,我们甚至没有开会立项目说我们是大项目,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找到了一波人来启动它。 .

在场的很多人都明白,这是微信团队本身的一种风格。不如在一个小团队里悄悄地做一件新的事情,而不是把它变成一个大张旗鼓的大项目。我们为自己设定目标,我们必须做某些事情。要做到这一点,所以压力是内部的,而不是基于任务的。当时很多媒体在发布后都不太看好。我们说,其实我们已经结束了。微信做的东西,如果一开始不被看好,说明还有戏。如果非常乐观,可能会很麻烦。 所以,它的来历很简单,

视频是下一个

数字很重要

说回什么是视频账号,给个简单的定义,它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创建的短内容平台,是一个公共领域的内容平台。

我们遇到了第一个问题。关于它的ID问题和身份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微信的巨大价值在于它的身份或ID价值。有了这个身份,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微信支付,因为它是我们做支付最方便的。所有付款都与身份有关。用身份证直接取钱也是一样的。

ID 基于社交和通信领域,属于私有而非公共领域。但是,如果你用你的微信ID来评论视频号后面的文章,其他人就无法联系和互动,他也无法访问你,因为它是私人ID。我们首先需要在视频帐户中添加一个新 ID。 ,它实际上会有挑战。这其实是微信里很缺的一块,因为我们有一个公众号,以前是公众号的ID。这个ID并不代表每个普通人都能拥有的ID。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在内部分享中也说过视频账号的意义,视频是第二的,更重要的意义是这里有一个账号,通过这个账号每个人都有一个账号可以公开那个声音的身份,他未来声音的内容可能是视频,也可能是直播的一些东西,这里账号的意义会更大。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我们 直播 进展非常快。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发现无法突破这个身份,所以我们所做的直播只是一个私有字段。 直播,直到有了视频号的ID,直播就变成了公共领域的东西。

我还记得我们刚开始做这个ID的时候,内部是有计划的。每个进入视频帐户的人都必须创建一个新 ID,以便可以使用它来评论内容。单个 ID 交互不会生成新 ID。后来,我们遇到了两个ID之间的冲突。幸运的是,我们没有选择这条路,所以社交网络行不通。

社交是通过微信ID等ID进行的。可以看到,微信这十年积累的产品,包括视频号,都是选择和迭代的结果。

我刚才提到,ID 也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不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机构。这里有很多人非常有资格。我们都知道PC时代最大的ID。机构ID就是所谓的官网。每个公司或机构都会建立自己的网站并注册一个域名。域名是其最重要的 ID。

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建站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看微信的平台发展线索,你会发现微信一直在想,我们如何帮助这些机构建立官方网站?使用公众号时,公众号即为各机构的官方网站。我们做小程序的时候也说小程序就是你的官网,你可以把服务放在里面。

我们在做视频号的时候也说过,视频号是你真正的官网,这也是情理之中,因为官网也需要进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应该都了解视频号了。它将为一个组织承担大量的服务内容,而且不仅限于这些内容。可以想象,以后视频账号下的东西会很多。这个组织的小程序、公众号,甚至你的一些会员服务、优惠券等等。

因为从代理ID的角度来看,视频号是最合适的载体,我们内部希望在未来机场或任何地方的每个广告牌下都能看到公众号的二维码,公众号已经成为机构 ID。我们在做小程序的时候,希望每个广告牌都有一个广告主小程序的二维码。现在我们希望每个广告下,最后一个连接是它的视频号的二维码。

视频号已经越过了产品的生死线

在第一个版本中,我们只是构建了这样一个简单的 ID 系统。和公众号很像,但是门槛比公众号低很多。的确,普通用户可以在几秒钟内创建自己的视频帐户。身份证。

内容的表现也很简单。混有关注、匿名好友点赞的内容、系统推荐的内容。发布后是灰度的,所以一开始内容量不大,还有一群用户,还是我们公司的同事。后来逐渐放出一些量,也很差,吸引不了特别好的创作者。我们在其中提出了建议。这个信息内容推荐的质量很一般,所以我们不得不改进推荐算法。 ,后来组成了推荐算法团队,每个团队有十几位工程师,我们希望通过这三个团队的不同方法,找到最优的推荐方式。

外界有一些误解。我们的技术不是特别强。其实我们在算法领域有很深的沉淀。我们有一个由数百名搜索工程师组成的搜索团队。我们有自己的团队来做语音识别。 ,机器翻译,应该是国内一流的水平,就像很多人说微信中的语音识别是否使用了第三方服务,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都是我们自己开发的内部团队,目前微信每天翻译语音超过5亿条。

当时我们还是用了一个措施,进入视频号的小团队形成了一个非常闭环的小团队运作,推荐的团队也很努力很努力,但是前几期我们的滚动效果很差个月。原因是这有一个无限循环。如果你的内容不好,就不会有浏览量。如果没有浏览量,就不会继续有好的内容。因此,没有办法推荐更好的内容。

直到一个非常大的修订(5 月),我们的团队才重新燃起了希望,并且我们发现了为什么当时它没有成功。我们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当时在不太全面的内容中,基于机器推荐是不可能前进的。比如,我们宁愿看哪些内容是朋友点赞的,机器推荐的,能明显感受到的。朋友点赞的内容当时还是匿名的。我们可以知道它在后台是哪个朋友,并与推荐进行比较。事实上,朋友 点赞 会更好看。

当时,我们几乎放弃了算法推荐。它确实像我们通常阅读的一些书或其他东西。大多数人读它是因为你周围的人推荐它,而不是自己去网上书店。回到书上去读。因此,这也是视频号最早是通过社交推荐制作的原因之一。

5 月份,我们经常每两天换一个版本,直到发布两周后发布基于朋友 点赞 的版本。发布后,我们看到数据涨得很好,用户留存率很高。高。

所以在 6 月份,其实当时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数量级。刚才我们的公关不允许我说这个数字,但这并不重要。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对于一个有内容形态的产品来说,一定程度的用户和活跃度就意味着你已经越过了生死线,也就是它的流量周期已经开始了,否则,你就会一直有必要为它的生存找到一种方法,所以它很有趣。这是微信方式中典型的产品方式。正是通过我们,我们找到了事物的杠杆点,用产品规则的方法,让整个事物流动起来。

最后,当我们有了这个用户群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布局一些相关的能力,包括直播。如果我们不走过这条生死线,做更多的功能可能就没用了。

因此,社交推荐在这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机器推荐的比例非常小,视频观看量非常少,留存率也非常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器推荐没有效果。机器推荐可能只是说当你的内容更丰富时它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内容的推荐毕竟还是很强大的

这是一个小故事。六月,在我们新版本还在开发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猜测。我说以后我们视频账户里的视频消费应该是流量的比例。样本?顺便说一句,我们现在的视频号有三个关注点,关注,朋友点赞和机器推荐。我说这个视频账号的内容消费比例应该是1:2:10。平均而言,一个人观看 10 个关注者。朋友点赞的视频20个,机器推荐的视频100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例?

虽然当时我们的机器推荐还很低,但我就是这么想的:我们把所有的内容分成了两种,一种是需要你花脑筋才能理解的知识内容,也就是简单学习;另一个是你不需要花费你的脑力,你可以舒适地消耗它。在你的舒适区,这种内容只是娱乐内容,基本上就是这种内容。

内容

朋友点赞其实是在逼你接受一些新的信息或者学习的东西,可能你不是特别感兴趣,但是属于学习的类型。机器推荐的东西让你浏览起来更舒服、更放松,不需要电脑,更喜欢娱乐内容。

另外,attention里面应该有两种内容,那我们猜猜为什么要说这样的比例?因为你关心的很可能是一个东西,你知道的,对你来说没有什么新鲜的,里面可能没有更新的东西,对你没有吸引力,所以它的比例是1。看东西很累朋友喜欢的,一定要看,不想错过热点,所以是的,比下面的大2倍。机器推荐符合人懒的原则,大部分人会消费更舒服的内容,所以是10,这样的猜测。

但是,我们目前的数据并不是这样的比率。现在,我们的朋友喜欢的浏览量是机器推荐的两倍多。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推测是错误的?不是这种情况。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这是总金额。我要求我们的团队运行数据并查看相关用户生成的数据。因为我们中间还有比较小的关注度,这些都是活跃用户,而这三个部分关注用户消费的内容总量其实有点让人意外,因为其中活跃用户的人均消费量是一个有点意外。 VV(Video View的缩写,指视频播放次数)恰好是1:2:9的关系。不是说预测特别准确,而是我们做事的一种习惯。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首先应该推理出,结果,去验证数据,在验证的时候,发现验证思路或者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总推荐量是好友总数的 1/2点赞。事实上,这是不正常的。比如我估计这个比例会越来越大,因为我们现在的内容分布还不够,我们的机器推荐也没有那么大。

我们不使用用户时间作为 KPI

好友名片点赞失败_qq名片点赞刷新后赞就消失_qq名片赞怎么设置不让好友点赞

说的有点多。我想这里很多人都会对这些具体的新产品形态非常感兴趣。微信已经尝试过各种产品形态,其实在很多其他产品中可能没有这个机会去尝试。也许机器推荐带来的内容消费会增加,用完就可以离开。很多人都会记得我之前说过的话,那是两次。

确实,我们不关注用户的时间。我们不将用户的时间作为考虑目标的指南,或者作为 KPI,我们更关注帮助用户完成哪些任务。如果他在推荐上花的时间比较长,说明我们这里有很多内容可以让他看,但是这个目的并不是要消耗他更多的时间,所以时间最终会是一个结果。

我刚刚谈到了最关键的转换点。微信社交推荐让我们的视频号站稳脚跟,在下一步推广机器推荐的方法,让更多人接触到内容。

公众号对文章的价值就是视频号对视频的价值

中间遇到一个问题,这次什么是视频,我们每天都在说视频,什么是视频?

说到视频,大家都会认为视频文件就是视频,就像在朋友圈,你要上传一个本地文件,视频文件,我们鼓励你这样上传,让原创率更高。

我想告诉你的是,视频文件之类的东西将来可能会消失。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以前每个人都使用过 Windows。当你切换到MAC系统时,你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Windows 资源管理器在哪里?用iPhone的时候还会说文件管理器在哪里,为什么这次没有文件,这些都是不应该单独存在的东西,文件应该属于某个APP来说明。原始数据没有意义。

视频也是如此。我们现在说的视频大部分都是指视频文件,发朋友圈等等,但是原始数据只是一个文件,没办法和其他东西关联,也没办法标注谁作为创作者,没有办法直接看到观众的评论,也没有办法知道谁看过。我们组的很多视频其实只是在传输一些文件。

对于视频帐户,视频应该是结构化数据。只有结构化数据才能拥有刚才提到的所有东西,并且应该存在于云中,以便可以轻松共享。每次我们在微信里分享一个视频,我们也得上传一个文件过去,这也占用了流量。这种方法不对,应该淘汰。

这也会让我们反思。我们仍然鼓励用户在朋友圈上传视频。它应该被更新。在上传到朋友圈之前,您的视频应该是结构化数据。当我们将您的视频帐户内容分享到朋友圈时,您会遇到问题。有一个问题,应该是分享到朋友圈的视频风格,可以单点播放,还是像链接一样的风格?

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是网站,网页,还是视频文件,还是视频,我的回答是,我们基于云的结构化视频是视频,而本地视频文件是一些裸露的数据应该被淘汰,视频是一种应该过渡到云端的视频格式。

现在大家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转的视频账号的视频,看起来和朋友圈没什么区别。这个地方的视频化可以理解为结构化视频内容的载体,所以未来在微信中流传的视频内容应该越来越多的是以视频账号的视频形式,而不是视频文件的方式。

你可以想象,这样的事情在公众号系统中曾经发生过一次。公众号是文章的载体,因为文章的价值是要被别人分享和看到的。如果没有公众号这样的载体,我们只能把一些文件传出去,其实很费力。所以如果大家都明白公众号对文章的价值,大家也能明白视频号对视频的价值,我觉得这两个很像。

视频号更重要的是它是视频内容的载体。可能很多人对载体这个词不是很了解。承运人是什么意思?载体是承载内容,也就是说我们不做内容,我们不生产内容,也不购买内容,我们不关注具体的内容是什么,载体的意思是我们只携带内容和Pass,做这些事情。

所以,如果你不明白,请回公众号。

长短视频没有区别

还有视频账号长视频的问题,是人为区分的。刚开始定义为1分钟的时候,有点类似于短内容,因为很容易看完,自然很多人会说我有1分钟以上的视频,当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整合这些超过 1 分钟的视频。

我们最早会有练习的。我们将长视频定义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数据,与短视频不同。在看长视频的时候,我们应该去长视频看。我们不应该做出这样的区分。他们消费的场景不一样。我在浏览信息流的时候想看短视频,在其他地方我可能想看长视频。应该是一样的。

但我们将这个问题的答案归因于长视频和短视频之间没有区别这一事实。 1分钟内只存在短视频。如果是长视频,则第一分钟定义为整个视频封面。所以,你也可以第一分钟分享,带上直播刷。如果别人看了你的封面1分钟,觉得好看,就会继续看。如果不好看,说明你的封面没有吸引力。

以后我们会取消视频账号挂长视频的功能。没有长视频可以区分。长视频的另一个含义是,我们知道数据内容沉淀了它,它变得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我们希望从现在开始沉淀这样的视频内容,让微信就像一本视频书。像博物馆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以积累越来越多的视频内容。这些视频内容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我们希望有一天可以通过搜索和推荐来挖掘这个知识库。长视频是未来。数据的积累。

视频号不仅有大V和网红的表演

我只是说了这么多,似乎与大家无关。在观众群中发视频更加活跃,每天不发视频账号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目标确实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视频轻松地公开表达他们的内容。

我们也知道,一个普通人发布内容是非常困难的,虽然我们还没有做到很多普通人发布内容,但是我们做了一个小动作,这个小动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结果好多了。将视频编号放入名片中。结果要好得多。比我们预期更多的用户关联了他们的视频号码的内容。我想说这个数据,但是公关不让我说,所以我不能再说了。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趋势,说明很多人其实都愿意通过视频账号来表达自己。有时候人们觉得微信做事很保守,其实并不保守。确实有很多事情是错误的或不应该做的。 比如我们可以把视频账号的内容挂在名片上。为什么我们以前不做展示自己这样的内容呢?

其实我们内部讨论过很多次,说要不要在名片下面。许多人已将他们的朋友圈设置为可见三天。越来越多,可能会超过2亿。我们打开朋友圈什么都看不到,为什么不给他们提供照片选择功能,我们不想做这个功能,一旦我们做了,你把历史上最好的照片放在那里,不要修改,现在这个数据不是活的,看的人会觉得是死数据,毫无意义。

这次我们愿意这样做,如果你链接到视频帐户的内容,它就会活着,因为你会不断更新你的视频帐户的内容,而不是我选择历史上最好的照片来永远的装饰没有改变。

所以对于视频号,虽然我们还没有做,但是我们的目标是把它做成普通人用的产品,我们不希望它只是一些大V和网红。地点。

一屏内容的数量与用户感兴趣的点击率成反比

很多人也会关注视频账号变成全屏的。您可以看到我们在下面和推荐中变成了全屏。朋友的点赞也会做灰度实验。我说的很专业。一点点,什么概念?其实就是一个关于信息列表呈现形式的概念。信息列表内容很多,怎么显示。常见的会出现一些所谓的瀑布流、信息流、全屏。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一个屏幕上有多少内容是合适的。在全屏底部,一个页面只有一个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我要总结一个规律,就是一个屏幕上的内容项的数量与用户在一个页面上感兴趣的点击率成反比。越感兴趣,这个页面可以放的项目越少;如果你对每一个内容都感兴趣,就让它全屏显示,内容项的数量与点击率成反比。

以朋友圈为例。对于朋友圈,如果我们现在改成全屏,朋友圈就会死掉,因为你感兴趣的朋友圈比例不是特别高。刷朋友圈会很快,不是每一篇都会很认真的阅读。一屏多内容很多,因为点击率不够高,朋友越多点击率可能越低。

人们会说为什么我们不提高朋友圈的点击率。改进的方法,我们要分析内容,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放在第一位。看朋友圈的内容,不在于内容好不好,而在于我是否熟悉这个朋友来选择。你注意这个吗?朋友,如果你不熟悉他,现在的机器系统做不到,所以朋友圈不会显着增加每个内容的大小,即使你在朋友圈发个视频,希望它会全屏,我们不会这样做。

以下是一样的。你关注的东西越多,命中率就越低,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感兴趣。当时很多人都在抱怨我们公众号的改版。背后的原因是,当我们原本把文档中的clip-in条目变成摘要展开方式时,一屏的bar条数会减少。如果命中率相同,则条数会减少,这意味着您必须提高命中率。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将把每个条都做大一点,实际上会有问题。

所以我们当时看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数据。在公众号的改版中,对整体阅读量关注度较低的人数增加了,因为它的点击率还是很高的,他关注的很少,但是阅读量增加了,因为他的成本选择更多。

所以,后来我们在订阅号的顶部添加了一个新标签,我找到了我要找的东西,这抵消了需要增加每行占用的区域以提高命中率的需要。理解它。

对于视频号来说,我们上半年的内容丰富度还不够。一个屏幕上显示多条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这样用户可以有选择,或者如果他们不喜欢可以滑动跳过。下半年,我们的内容开始丰富,这个时候点击率上升。我们可以做一些全屏的尝试,确实单全屏肯定比半屏好很多。

An interesting piece of data, when we compare the data, we will see that after we focus on grayscale to full screen, we find that the per capita time spent following here has dropped. Instead of looking at the content one by one, it can be deduced that the hit rate of our attention is not high enough, and the full screen brings a slight difficulty in selection. Recently, we have also sorted the content that users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public account, which is also to improve the hit rate.

After the full screen, we will pay attention to this stream, and we will also sort the content recommended by the machine, because in this way,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a lot of content that you pay attention to. It is difficult for you to choose and the machine will help you the most important when the hit rate is low.让我先给你看。 Therefore, full screen is a very risky thing. If your hit rate is relatively low, it is not a good thing to do full screen. We will recommend the content of this stream in the next step. You can think about it and follow what we just said. Hit rate theory, will it bring users more likes or dislikes?

直播The ultimate form is to let others be your own eyes

We observe the change history of the entire Internet and find that the content form has been evolving in 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et. In the earliest days, you needed to learn a format language like HTML to write something online. Later, there was a blog, and there was a form of short content on Weibo. Now more people choose pictures and videos, and 直播 is also Towards a point where ordinary people are more able to produce and consume.

The simple embodiment is that the cont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agmented, so I would also like to think about what other content forms can be accepted by more people than short videos. Ordinary people can also produce content and are more willing to to consume. The thinking here includes that after we have done 直播, I personally think that 直播 has this opportunity. In this evolution of content and form, it has instead entered a point where it is more easily accepted by the public.

Although 直播 has been developed for many years, everyone may still know about 直播 in a show field or in the field of bringing goods. This is to think about the content of personal expression in terms of content form form. You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直播because you haven’t been there in person直播, I don’t know how many people in this room have shown 直播, 直播 raised their hand, There are only about 1/5 of the people, you really can't feel that feeling if you haven't tried it, I can't express it in words, I have 直播 I myself, but I am a private domain 直播, With my colleague's 直播, there are thousands of viewers in it, and I have an intuitive feeling about it, 直播especially relaxed.

For example, if I were asked to make a short video for all my colleagues to watch, I would feel extremely stressed. I had to prepare ideas, manuscripts, and content, but 直播faced thousands of people, I would I didn't do any preparation, not even a minute of preparation, just put the 直播lens phone here and start直播, everyone will ask questions, and I will answer them according to this question.

I realize one thing here. We say that short videos have a threshold for creation, but 直播 does not require you to do basic content, so I am not a 直播 here now, I am Or prepare the content, a real 直播 should actually be very easy, if you open the 直播, you may say a few words no matter how many viewers there are, it is not essential to write a sentence with you on Weibo The difference is a very easy expression.

So, in the future 直播 may become a personal expression that many people use. Sometimes we often think that our WeChat business card is too rigid, just one avatar and one name, friends I can’t see the circle anymore, I can’t see anything, the way to make it active, I click on a person’s business card, this business card is alive, this person wears a pair of glasses, you can 直播he can see , you just enter his business card and you can see his 直播, see what his eyes see, this may be a form of 直播, everyone is someone else's eyes, every An individual can see what he sees through the eyes of others, and here 直播 becomes a very ultimate thing.

After we 直播 got the ID of the video number, we found that it went well. Not long ago, there was a popular rain 直播, which was watched by more than 1 million people, which exceeded our expectations. We have not done any promotion for this event. It is completely formed by users' spontaneous scrolling, and it also works through social recommendation. Some people spontaneously forward it to the group and circle of friends. We can imagine that although few of us are watching, but There may be quite a lot of people watching 直播, which is a particularly huge power of social recommendation in WeChat.

We will still connect in the video account and the 直播 entrance. After there are more 直播s, in addition to your friends telling you that you can watch a certain 直播, we also hope that the system Telling you which 直播 is worth your time will be a bigger test for us. 直播入口我们现在还没有,我们下一个版本可能就会有直播入口了,我们把它调一下位置,直播和附近的人。

直播里面也会有电商的能力,包括直播可以挂到第三方小程序里面去,之前很多人也说是不是只能挂我们自己的小程序,当然不会这样子,只是我们前期实验做的东西,对小程序这个平台开放性是第一位的,我们自己做小程序跟第三方PK是不对的,我们并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直播的关联性,可能大家已经习惯春节在群里面抢红包,拜年,但是这是一种线上拜年方式,我们传统拜年是真的面对面走家串户,这个场景更像直播这个模式,我们在希望今年的春节会有一些人通过直播方式来拜年,那就特别好,关于视频号和直播就说到这里。

微信不会花钱买内容

很多用户会特别关心创作者,平台会给他们什么样流量或者扶持,但是也并不是说平台不来支持这个事情,平台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支持这个事情。

前面提到我们更加希望做一个内容的载体,并且让视频号成为个人和机构的官方网站,你首先要有自己官网平台才能够帮你,所以跟你之前在网页里面做一个官网不一样,你做一个官网只能去买搜索引擎的搜索,才能有人访问,微信里面集合了很多其他产品可能没法尝试的东西,比如说对于信息我们可能会有搜索,有推荐,有系统推荐和社交传递这样一些方式。所以不用太担心内容在这里没有人会看。

刚开始我们也会去邀请一些明星进来视频号,明星说没有签约费我们就不想来,我们说那不来就不来,因为我们并不是想要去买一些内容进来,而是他应该在这里自己创作内容吸引粉丝,当他有了粉丝当然会有回报,他应该自己去努力做到这一点,而不是我们出面来购买内容这样一个方式,我们将来也不会这样去做,倒不是为了省钱,如果我们不花钱去买内容创作者还愿意进来,才说明我们真的建立起一个可以运转起来的生态,因此在微信历史上我们一直不太强调也是这个原因,如果我们在系统和规则方面的效率做得好,反而会比运营效率高很多。

像我们现在看到微信支付覆盖面非常大,我们微信支付人数并不算多,支付这样一个需要跟线下充分接触的行业里面,我们可能一两个人负责整个行业,公众号Slogan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也值得被现在放到视频号上也是很适用的。

微信未完成

做产品是异想天开的过程,你先有一个想法去验证它99%都不靠谱,如果最终有一两个做下来能够靠谱,就会非常有乐趣。

如果拍下一个人的头像会怎么样,拍一拍,有人跟你聊天,你扔一个炸弹把他的屏幕炸碎了,看起来真的碎了,会怎么样?听一首歌的时候你能看到跟你一起听歌的还有谁,还有画面,你在某一种状态里面,你失眠了发现还有一些人也在失眠,甚至你跟他们一起数羊,这也是很有意思。

能不能给这些用户一个画布,每个人上来画一个点,没有人告诉他们画什么,如果有一千万,一亿人来画这个点,这些点最后能不能变成一幅画?你们觉得能吗?变成什么画?没人敢说,人脸,我觉得没有人知道吧?

肯定没有人知道,这样的东西它是很有意思,这样一些想法如果我们真的把它做成产品,它就是我们通常称为的创造,创造一些东西。

这里我分享一下后面的几个实验性的功能,可能它出来以后未必很成熟,但是任何东西第一步,特别是社交化产品功能,你很难预料到它在用户里会发生什么作用,必须有很多用户一起参与,一起互动,才能够知道它会产生什么样结果,所以我们也会去观察它最后的效果。

关于表情

如果顺利可能这些新的功能,大家在后面几天我们就会发布新的版本就可以体验到了。但是,跟视频号比起来这些都是小功能,很好玩的小功能,其中一个是表情,表情其实是我们在表达方式里面一个最基本的元素。

我们一直在寻找所有领域的事情最基本元素,我们做的东西不至于太多,但是又非做不可的东西,拍一拍有很多人不太喜欢,你们不喜欢被别人拍,还有很多人拍错了很尴尬,仍然有1.2亿人他们设置了拍一拍的尾巴,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基本元素,跟所有别的方式都不同,模拟人在现实里面身体行为动作,而不是通过发一个信息。

有一次我在内部开玩笑,未来人们生活会越来越线上化,人们会怀念很古老的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方式,所以表情是我们表达的基本元素,微信表情已经很多年没有做大升级了,用户给我们贡献了非常多的自定义表情,使得它能够一直有最新的表情在里面运转,表情数量统计数据量太大就没有意义了,我们观察了一些比较小数据量,能反映出一些趋势,比如说人们表达出来地情绪越来越强烈了,裂开这个表情非常受欢迎,以前没有这么多比较强烈东西,我刚才说如果扔一个炸弹出来屏幕都裂开了,或者动画效果,我们怎么样把这样一个东西归类到表情的基本元素,使得它是一种通用的产品功能,好在我们最终还是找到了方法来做这一点,我先不剧透,大家过几天可以用到了,我们新版本里面包含了这样一些表情的能力。

关于状态

我们打开任何一个人微信名片,名片里面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了,但事实上可能未来名片它就应该是活的,应该包含你当前的状态,比如说你现在坐在这里,这个才是你的状态,如果没有很多隐私,你并不介意被很多朋友看到,坐在一起开会的人说我们状态都一样,我们在这里开会也希望互相看到,这是我们引入“状态”这个东西希望来做到的一个事情。

视频动态表达一个人的状态,但是视频化表达在这个地方表达挺困难,每天只有100多万人发视频动态,我们也会把它升级一下,走到视频另外一面,每个人发文字很困难,你发一段让很多人看的文字很困难,如果自己随便说一句话并不困难,所以“状态”应该是随便说一句话这样,我们走到视频另外一面,通过你随便说一句话,随便写几个字来表达自己的状态。

所以,我们也希望看到一个场景,未来如果你在某一个状态里面,你一定也会希望看到还有谁跟你在同一个状态里面,你也希望看到他们,比如在一起打游戏,一起旅游的人,甚至是同一种心情的人都可以被“状态”涵概进去,有时候我在内部经常说社交的本质是找到同类,状态也是帮我们找到同类的一种方法。

确实不太知道这个结果会怎么样,并且它还很不完善,所以我觉得我们后面要经历两三个版本才能让它变得更完善一些。即使这样子我们还是把它在新版本里面灰度出来,这样大家有机会先去尝试一下。

关于听歌

刚才又说到关于个人状态这样新的尝试,还有一个新的尝试,一位观众跟我聊过怎么样看见一首歌这样一个话题,歌不是用来听,而是应该用来看的,自从有了移动互联网以后,我感觉很多人听歌变得少,只有开车时候才会听歌,因为任何其他时候你会宁愿去看视频了。

微信其实是一个包含的信息种类特别多的东西,我一直不太满意是在微信里面听歌体验不太好,比如我特别不理解为什么所有播放器都是一个电唱机在那里转,我中学的时候有一个电唱机,我还去买唱片,我想大部分用户不会经历过那个时代,他们不认识的一个物品,一个唱盘在那里转。

我们听歌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很多人会选择我们听歌时候不应该看到什么,而是应该听就好了,但我就希望听歌时候能看到一点东西,听歌时候你是会有想象力的,我们开车时候喜欢听歌是因为眼睛看到很多东西,想象力比平时更活跃了,听同一首歌有很多人,另外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场景,很多类似的人,听歌人眼前画面都连起来的话,总有一些人,从这个点上出发,我们把听歌体验做了视觉化的展现,基数还没有到那一步,我们眼球里面都有一个摄像头实时传到云端,到了那一步也是很可怕的,未来迟早会到那一步,目前我们通过别的产品才能做到这一步,有些热心用户会能够变成一个制作得很精美的类似于MV的东西分享给更多的人看到,这是听歌的体验。

我们还做了比较小的几个改动,浮窗其实我挺不喜欢的,它特别像一个狗皮膏药,占了你的屏幕一个位置,很多朋友看文章看不完,一边处理消息一边看,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案,新版本你不用去占屏幕,可以非常快速切回你想要看的文章里面去。

还有一个跟浮窗类似,比如我们遇到另外的问题,直播时候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不知道从哪里点进去这个直播,我回头退出来了找这个直播就找不到了,关闭它了以后,同样情况你看一篇长的文章,我们也做了一个小的优化,在以前我们可以把微信拉下来,里面有最近用过的小程序,最近看过的文章没有看完,直播没有结束的,视频没有看完的,这里你可以很快找回它们。

关于输入法

预告一下,还有一个新的东西,每个人平常都用得着的东西,关于输入法,原来并没有想法做一个输入法,我们平时收到特别多的投诉,“微信你是不是暴露我们的聊天记录了”,只有业界一些人才能知道这个是怎么回事,普通用户完全不明白,可能在座人都知道我们确实不会看你们聊天记录,即使这一点我相信你们也有点不相信。

但我们公司人确实知道这一点,如果要看会被开除,并且我们这里不保存聊天记录,而且即使最近3天聊天记录,因为它必须要在云端保存下来,如果我们要去分析这些聊天记录,可以给公司带来非常大广告收入,但是其实我们也没有去分析它,所以微信对用户隐私我们是非常在意。为什么你还是会在微信里面说过什么,等会就收到广告呢。有很多地方,并不是只有微信在处理你的信息。

这个出发点我们技术同事就聊到说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输入法,我想好啊,我们有这样的技术团队,正好是做机器翻译的,他们本来在AI领域有非常好的积累,前不久他们还获得了翻译比赛的冠军,他们也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技术水准,关键我们做这个输入法如果你信得过微信隐私保护,应该也信得过微信输入法隐私性和安全性,大家说我们就做吧,不久也会灰度这样一个东西。

而且我觉得输入法,语音识别投入这么多,也是希望它是信息输入第一个入口,未来这一块发展越来越智能,我们想不到的新的输入方法会产生出来,我听说苹果在做眼镜,我们戴一个苹果眼镜,这眼镜苹果帮我们设计了,砸两下表示下滑,三下表示点赞,这也是很有可能的,新的输入方法,我们前期做一些投入还是会挺好的。

总结微信十年:连接和简单

今年很多人讲微信,有点不像微信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我个人观念里面我觉得做事情就是应该很快的,《孙子兵法》里面有一句话叫“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快的时候要像风一样。

微信前两年很快的,后面我们时快时慢了,慢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视频号组建了一两百人的团队,三个算法团队,小规模底下能够比很多大团队跑得更快一些。互联网产品还是关于创造力的比拼,不是比团队规模谁大的。

产品这里,开发这里,大家应该理解,视频号这个速度才是微信正常该有的速度,我们下一年如果还是做得这么快,大家不要觉得有什么,这是正常的一个状态。

说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们确实走过了十年,微信十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体会,甚至很多人可能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社会变迁等角度去考虑它,我不会考虑那么深,我从产品的角度来考虑,做了一些什么,我们做的事情可能很多,如果非要我把它归结为非常简单一两个词来表示的话,我想用两个词来表达它,一个是“连接”,一个是“简单”,这就是微信最核心的东西。

连接是很美的,我们世界是万事万物连接起来的,做产品做连接我们做最底层的设施,我们做好连接,基于这个连接产生出非常丰富的结果出来,很多社交产品也做连接,连到人就没有往下,微信范畴更大一些,公众号、小程序都是连接,我们这几年逐步往这个方面做,微信支付是货币的连接,视频号也会变成很多基础设施,做连接我们的重心不是做内容,而是做底层的连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以前提去中心化。

“简单”,我用这样一个词里代替了“美观,实用,合理,优雅”这一堆的词,归结到最后就是简单,大家可能不一定认同,我自己是认可的,简单是很美的,一个物品往往都是最简单最美,工程里面我们实现一个目标可能有一千种方法,只有最简单这种方法可能是最好的,正是因为有一千种方法存在,你要从一千种方法里面找到最好的方法,是最困难也是最难的一点。

有些人知道我以前在“饭否”上写过“一个产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如果当时我知道我们后来做微信绝对不写这句话,既然已经写了也要对得起这句话,现在我要说“一个产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还不是一个垃圾产品”。

现在微信虽然比十年以前多了很多功能,但是这些功能都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做到了,并且在用户看到的地方去做到,用的时候才会看到它,现在的微信和十年前一眼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10亿人用它的时候,简单的东西才最好用,简单的目标是一个最高的目标,特别难做到,用户不一定会在意你做的东西是否简单,很多粗制滥造的产品也会有很多人用,我们还会去追求这种简单,因为还是有一部分人知道产品简单背后的美感,他会认同这一点,这个也是挺重要的。

微信虽然说已经是非常大体量的产品,并且经历了十年时间,我还是希望它一直保持自己的风格,一直像一个小而美的产品一样,其实当初目标也是小而美,它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审美,自己的创意,自己的光亮,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目标的奴隶,这样的话保持自己风格,我自己和我们的团队工作就因此而更有意义一些,这是我对微信十年最后进行的总结。

谢谢在场各位,也谢谢在看直播的朋友,希望我这里讲话没有浪费大家的时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