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享,你获得了直接而快速的回报,你最终恐怕会发觉你已将版权和“保留所有权力”抛诸脑后。新的经济学准则是:参与你作品的人越多,回报越高。在分享主义里,如果你乐意你可以保留所有权,但是我乐于分享。” by 毛向辉 《分享主义:一场思维革命》
互联网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分享主义,基于分享主义,你可以享受到社会化及互联网给你带来的种种便利和益处,你分享了一个知识,你就成为了互联网中的一个点,这个点的大小由你自己来决定,互联网的大潮会将你的这个点推送到它所能触碰的每位角落,让须要的人得到,同时,你的这个点也会继续扩大,连接到整个网路,这个点有可能联接成一张网,而你就是这张网的中心。
帮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在微博,在朋友圈,你可能找不到跟你志同道合的人,而在博客,你可以通过看他的几篇文章就迅速地理解认同这个人,即使你没有见过这个人,但你也可以通过这些关联来互相学习。
如果你在一个领域有相当的了解,你将这种内容发在网路上,网络上跟你志趣相投的人也会被你吸引过来,根据吸引力法则,你是怎么的人你就被怎么样的人吸引,这就是博客所能赋于你的魅力。
即使博客没有被别人关注,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同好,你可以自己将博文转载到其他站点,人们会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你,有短信、微博等工具,我们不乏与别人交流的途径。by Gabriel Weinberg《Why I blog》
记录成长
隔一段时间,你再回头看你写的博客,你会发觉自己正在通过这样的方法在不断的成长,这种成长在自己眼中是一种财富,在他人眼中是一张地图,你得到了收获,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别人得到了指引,避免走弯路。
更多的情况是当你感怀自己的时侯你会发觉自己是一个人渣,so what,that is what I am!
培养持续做一件事情的能力
开始是坚持,后来是习惯,接着喜欢。以后当有人对你说,「你写那么多有用的东西,你真的很厉害啊!」你可以笑而不语,也可以小声说道:「你妹,你不知道我开始的时侯多么痛楚!」
让你长久地去慢跑,你可能做不到;让你每个月看一本书,你也可能做不到;但让你持续地写一个博客,你可以做得到。
你不相信?你不试试你如何晓得?
默默地持续做一件事是一种难得的能力,也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讨论反省
每人还会有思维的盲区,就似乎这篇文章一样,可能你认为我可能说得不对,你可以指责我,我欢迎这些讨论,因为讨论的过程中会形成各类的思维的碰撞,这种碰撞会让你反省,也会迸发出你新的灵感,这种讨论反省给自己的带来巨大的获益。
互联网给你的反馈就是让你承受更多,接受更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搜寻到你意想不到东西
世界不止是你的家,你的公司,你的同学圈,你应当去发觉一个更大的世界,通过写博客,你会晓得世界上还有好多人像你一样在写博客,这些人和知识正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在等着你。
例如,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才晓得了Gabriel Weinberg,我才要将阳志平的博客重读一遍。写的过程会让你有很多新的发觉,这些新的发觉都值得你去再写出来,总结分享出去。
一个人在做一件属于自己的事
很多你觉得自己很牛逼的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做下来。
别人在刷微博,你在看书,别人在看穿越剧,你在学中文,别人在去唱K,你在写个人总结。吃饭也要找同伴,出游要找同伴,看影片要找同伴,你上一次一个人在做一件属于自己的事是在哪些时侯?
如果你想要清晰地思索,就必须远离人群。但是走得越远,你的境况才会越困难,收到的阻力也会越大。因为你没有顺应社会风俗,而是一步步地与它背道而驰。如果自己就是潮水的一部分 ,怎么能看到时尚的方向呢?你只能永远保持指责,问自己,什么话是我不能说的?为什么?——Paul Graham《不能说的话》
互联网的身分辨识:
一个常年的价值博客是一份挺好的简历。这里的“简历”并非是狭义上的求职简历,毕竟现今还没有到价值博客的时代,很多人写博客都是四处转载或则干脆碎碎念,正为此面试官未必拿个人博客当作了解一个人的更可靠窗口。
这里的“简历”是指一个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窗口,虽然我们未必做得到像罗永浩、Keso这样的博客,个人的影响力早已足以支撑出一份事业(牛博和5gme),但起码你会为此而结交更多的人,你的博客价值越高,你结交的人就越牛,跟牛人交流又会让你的眼界得到极大的宽广,打开一扇又一扇你本来不知道的门,于是你就显得更牛…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by 刘未鹏
最后
你可能想不到在白纸的左侧(不值得写博客的缘由)写哪些了,想不到写个「博客时代早已过去」或者「我没有时间」也可以,但与此同时,你也可以用这些时间去思索一下「怎么做到常年写一个价值博客」。
如果你不想思索,也可以回复「价值」看看他人的建议。
推荐写作平台:
【一期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