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培养儿子自主阅读,一位妈妈问了我一个特别有价值的问题:
每个阶段的儿子在自主阅读上要达到哪些水平?
我想,这很可能也是关注女儿阅读培养的父母们相当普遍的苦恼:
下功夫做了好几年,我怎样晓得女儿的阅读水平、阅读能力是否“达标”?
什么样是达标了,什么样又是不达标?
有没有一个相对客观、量化的评价标准?
如果没有这个标准,我又怎么晓得下一步应当超哪些方向走、要做什么、该如何做呢?
标准化评价是否可行?
真心父母从儿子出生起就探求怎样培养儿子自主阅读,而且获得了成功(现在我家大儿子早已17岁),写了好多文章讨论儿童阅读培养的误区和技巧,自己也算是坚持阅读几十年的成熟读者,但在我们将要出版的新书《育儿基本之阅读手册》中,说实话,我们仍然没有也不敢给出一个清晰的列表,告诉读者:
你的儿子,在一岁时应当能如此读、读那些类型的读物;
到三岁时,能这么读、读什么类型的读物;
到上中学时,他应当能读多大文字量的一本书;
他有能力读几十万字的文学名著,应该在哪些年纪;
到哪些程度,孩子阅读能力即使是达标,父母的阅读培养工作可以大功告成。
当然,基于个案经验,我晓得这种问题的大致答案,我也相信,每位仍然持续阅读的父亲,都还能基于自己的经验,大致判定自己女儿的阅读能力发展是超前、滞后还是达到通常水平。但轻率把它们列下来,变成基本量化,可以供所有致力于培养小孩阅读的母亲使用的指标,在我看来,仍旧不够严谨,也不够负责。原因在于:
一,个体和环境的差别
培养小孩阅读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受好多不可控诱因的影响,同龄小孩的阅读水平,必然呈现出错综复杂、差异显著的状态。其中最主要的影响诱因,我觉得一是小孩的个体差别,二是女儿成长环境的差别。
我们可以用K12教育中同龄小孩的不同表现来做参照。由同样的老师教、学习相同的教材,但几乎是从一入学起,一个班级中的几十个小孩,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都会凸显出显著的差别,无论老师和父母怎么努力,孩子们的成绩依然会分布于一个相当大的范围,无法达到一致和集中。
孩子的阅读能力也是这么,即便是采用一致且有效的培养方式,同龄小孩的阅读能力,也必然分布于一个相当大的范围。
二,量化分级的难度
通过观察和纵向比较,发现同龄小孩阅读能力高下的差别并不困难,但人为划定哪些程度算是达标,什么程度算是不达标,不免失于死板。
如果真的须要一个相对量化的标准,我觉得它应当来自更为严谨的量化研究,这个研究可能须要具备以下条件:
相当大的样本量——没有足够的样本量,量化指标的可信度都会存疑;
对样本的常年跟踪——没有常年跟踪,无法评判阅读水平的变化;
找到才能有效辨识可以评判阅读能力并且还能量化的关键指标——没有这样的指标,阅读水平的差别难以评判;
需要由儿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多领域的研究者协同完成——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不是英语能力),要完成客观的评价,我觉得远比单一的学科学习复杂,缺乏所有相关重要领域的研究者参与,评价的可信度很可能存疑。
三、量化分级很可能捣毁女儿的自主阅读
退一步说,即便有这样一个量化的评价标准,它是否能够如一些家长期盼的那样,能够作为评价小孩阅读能力的标准,为家长培养小孩阅读的活动提供方向感呢?我个人会持比较保留的心态。
这一点,可以参考小孩的音乐学习。一个吉他十级的女儿,是否真的比从不关心级别,但每晚都开开心心弹琴的女儿更热爱吉他?一个只有高超技术的女儿,是否比技术没有这么好,但能把自己完全投入音乐的女儿水平更高?
我很害怕,如果有量化的评价标准,培养小孩阅读会弄成另一场饱含功利性和胜负心的升级打怪,最后得到的是一个阅读技术没问题,但根本不热爱阅读、享受阅读,未来也不乐意仍然读下去的女儿。
没有统一的标准,父母培养小孩阅读怎样找到“方向感”?
那么,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客观、量化的评价标准来评判女儿的阅读水平,或者虽然有这样一个标准,也未必会对培养小孩阅读形成完全正面的疗效,父母又怎么晓得女儿的阅读水平是否在提高,下一步应当朝哪个方向走呢?
我想,更好的办法是,父母自己构建起一个不定量、但足够定性的评判框架,用来观察女儿的阅读是否进步。
只要父亲充分了解并认同关于阅读的基本常识,拥有这样一个评判框架并不困难。
在正式出版的新书中,真心妈妈也提出了一个基本框架,用于评判小孩是否“会读”以及“会读”的程度怎样。
我们可以把女儿的阅读能力分成两个部份来考察:
一是中学学习所需的基本阅读能力;二是在中学学习之外,凭借个人能力进行有效阅读的能力——这也是一个真正的阅读者须要具备的能力。
如何考察小孩是否具备中学学习所需的基本阅读能力?
即便不考虑培养小孩自主阅读、成为未来的成熟读者,父母也需关注女儿的阅读能力是否足够胜任中学学习。因为阅读能力决定女儿学业成就的下限——连中学学习必须的阅读活动都难以胜任的话,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难料。
孩子阅读能力的第一个考验会出现在高中一年级。正常听课以后,孩子能不能看懂与课程相关的课本内容、作业题目、试卷题目、阅读理解材料,会直观反映出女儿的阅读能力。
如果那些都读不明白,孩子的阅读能力就很值得担忧;如果那些能读得明白、理解清楚,就说明小孩具备了这个年龄段应对中学学习所需的基本阅读能力。如果这种基本阅读能力正常发展,孩子应当在每位年级都不会遇见阅读课本内容、作业题目、试卷题目、阅读理解材料的显著困难。
如何考察小孩在中学学习之外,凭借个人能力进行有效阅读的能力?
1、选择读物的能力
一个真正的阅读者一定有能力自己选择读物。
他晓得自己想读哪些,能把它们从众多读物中辨识下来;他具有辨识读物品质的能力,能从众多读物中选择品质更好的读物;同时,他能够判定不同读物的相关性,以不断延申阅读。
作为未来的成熟读者,孩子的阅读培养,当然也包括读物选择能力的培养,一个母亲给哪些就读哪些、父母不帮着选就不会选的儿子,是谈不到阅读能力的。
所以,如果母亲看见儿子选择读物能力在提高,就可以判定为女儿的阅读水平在提高。
2、掌控阅读进程的能力
一个真正的阅读者也有能力自主掌控阅读进程。
他有时读得快,有时读得慢,有时精读,有时略读,有时中途舍弃,有时又会把读过的某本书重读一遍。
把读物从头到尾“读过”一遍并不是他的阅读目标,他想要的是“读到”,或者是获取他觉得足够多的信息,或者是达到他想要的理解程度。总之,他有能力决定自己如何读。
儿童读者既须要有决定自己如何读的自由,也须要有决定自己如何读的能力。
如果母亲看见儿子掌控阅读进程的能力在提高,就可以判定为女儿的阅读水平在提高。
从这一点上来看,由母亲监督、陪伴着“共读”的儿子,既会丧失这些自由,也会丧失发展这些能力的机会。
3、阅读新内容读物的能力
一个真正的阅读者不但能阅读熟悉领域的内容,也能阅读曾经没有接触过,但是对他来说并不深奥的内容,儿童读者也是一样。
不少女儿只习惯于读课本、老师指定的读物、父母给打算的绘本或故事书,很少接触新内容读物,对新内容焦虑且抗拒,很少有兴趣去读,而且虽然读了,也读不明白,这也许是阅读能力的显著缺乏。
所以,如果母亲看见儿子不逗留于有限的内容,乐于接触新内容读物,阅读内容的范围不断扩充,就可以判定为女儿的阅读水平在提高。
反之,如果女儿常年逗留在有限甚至单一内容的读物上,就说明女儿的阅读水平基本上停滞不前。
4、阅读多种文本符号的能力
一般说起阅读,父母们马上想到的是“读文字”。但阅读材料并不仅仅由文字符号构成,使用图片、表格、流程图、思维导图等符号的文本也很常见。
一个真正的阅读者,有能力阅读文字之外的多种常见文本符号,或者,即便暂时读不明白,也能很快学会怎样阅读。
阅读多种文本符号的能力,不可是小孩进行广泛阅读必备的能力,也是小孩中学学习必备的能力,因为数学课程之外的几乎所有课本,都包含表格、示意图等多种文本符号,孩子只能阅读文字,学校课程学习会受到限制。
所以,如果小孩阅读文字之外的文本符号不倍感困难,遇到感兴趣的多文本符号读物,能很有兴致地读下去,并且能不断接触新形态的文本,说明女儿的阅读水平在提高。
反之,如果仍然只会读绘本类型的图画或则只会读文字符号,就说明女儿的阅读水平并没有提高。
5、阅读多种文体、多种风格读物的能力
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还有能力阅读多种文体、不同风格的读物,能读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文体,能读新闻消息、传记、回忆录等记叙性文体,能读政论、评论、序跋、杂文等议论性文体,也能读多种类型的说明性文体,如科普说明文、辞书、教科书、契约、规章、公文等等。更高水平的阅读着,还会具备阅读逻辑严密、语言严谨甚至深奥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的能力。
儿童阅读者并不需要马上具备这样的能力,但也不能只囿于某种单一类型的文体,需要逐渐发展阅读多种文体的能力,否则也是阅读能力不足的一种表现。
父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就可以大致了解女儿阅读多种文体的能力。比如,对高中低年级的女儿,我们可以观察英语课上新学的小诗,他能不能很快读得朗朗上口,楼梯口贴一张物管通知,他会不会凑过去饶有兴致地瞧瞧写的是哪些并跟大人转述;对高中高年级和小学的女儿,我们可以观察他能不能读话题比较熟悉的评论性文章、分析性文章,内容比较通俗的科技文章还有长短篇小说等等。
此外,孩子日常使用的词汇量、学会使用新词汇的速率、能阅读的读物的篇幅长短、常读读物的每页字数和全书页数、能看懂的语句的厚度和复杂程度等等,也都可以作为父亲观察小孩阅读能力的参考信息。
一个参照:孩子怎样长高
衡量小孩阅读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采用一个参照:孩子怎样长高,以及我们怎么观察和评价儿子臂展的发展。
对于小孩的臂展,父母大体抱两种心态:
一种是把“身高曲线”作为标准,每个月都去量量女儿,看他的臂展是否达标;一种是相信身体健康,营养均衡,孩子一定会正常长高。
前一种母亲更关心量化指标,也更容易为儿子的一时“不达标”感到恐惧;后一种妈妈更关心趋势,无疑也更少恐惧、更有方向感。
在儿子的臂展上,我们抱后一种心态:
不执著于量化考察,积极为女儿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同时也接受,受父亲臂展的影响,我们的儿子的臂展,一定不会长得像姚明母亲这么快、那么高。
在女儿的阅读上,我们也抱后一种心态:
不追逐量化数据,也不执著于用量化指标考察,相信只要父亲做有效(而不是相反)的努力,帮助小孩保持一个儿童读者应当具备的良好的自主阅读状态,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就会健康发展,而且不断逐步提高。
这就是培养小孩阅读的方向感。
一个例子:只读绘本的儿子,阅读水平无法提高
说到这儿,我想再讨论一个我们早已多次写文章讨论的话题,为什么儿子不能仍然只读绘本?
插播:每次这么说,都会有读者问:那是不能读绘本吗?
我的观点是:绘本是挺好的低龄读物,但只是童书类型之一,不能让女儿仍然只读绘本,三岁以上的儿子,需要及时接触更丰富类型的适龄读物。
培养小孩阅读,很多家长视野中的读物只有绘本,让儿子只读绘本,从一两岁的初期阅读开始,一致读到上中学,甚至还打算让儿子仍然读下去,因为“绘本是一生可读的读物”。恕我坦言,这么读,孩子的阅读水平难以提高几乎是确定无疑的事。
其一,只读单一类型的读物,既不需要选择读物的能力,也不要判定读物之间相关性以做延展阅读的能力;
其二,绘本篇幅短小,阅读难度差别不大,读得快和读得慢,获取的信息量差别极小,而且单本的阅读进程很短,几乎锻练不到小孩自己掌控阅读进程的能力。
更何况,读绘本还一般以“亲子共读”的形式进行,阅读进程的掌控权,完全不在女儿手里。
其三,绘本数目虽多,但涉及的内容范围很窄,内容同质化程度也相当高,长期只读绘本,孩子阅读新内容读物的能力会大大受限。
其四,绘本的文本形态十分固定,基本上是急剧图画和少量文字,长期只读绘本,孩子根本难以接触到更多类型的文本符号,阅读多种类型文本的能力必然受限。
其五,绘本文体单一,风格单一,长期只读绘本,孩子阅读多种文体、多种风格读物的能力难以发展。
不客气地说,长期只读绘本的儿子,根本谈不到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提高。
所以,真心妈妈建议,过度注重绘本阅读的母亲,务必也关注一下本文这位读者提出的问题——每个阶段的儿子在自主阅读上要达到哪些水平,在陪儿子埋首苦读绘本的同时,引入“阅读水平”的意识,想一想,这么多年读出来,孩子的阅读水平,到底有没有在提高。
作者简介:
真心妈妈(徐智明、高志宏):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结业于北京大学,真心父亲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我们在这个专栏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真心妈妈已出版的育儿书:
育儿基本2:与儿子合作
¥49.4
购买
育儿基本1:找到好方式,轻松做父母
¥37.79
购买
养育是不控制女儿,也不松懈自己。 《育儿基本(1)》分享真心妈妈实现儿子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的基本教养法则;《育儿基本(2)》,分享真心妈妈与小孩合作的理念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