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机械工程学报"↑关注我吧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份。正确引用参考文献能彰显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更能体现作者承认和尊重别人研究成果及著作权的科学心态与学术品质。但论文的作者、审者和编者在参考文献的实际引用过程中,故意或则无意、或多或少地曝露出一些不良的学术行为。
本文结合作者的审稿实践和感受,对参考文献引用中的六种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剖析和总结,以期导致作者、审者和编者的注重,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引用中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
1、诱引
诱引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诱导或促使作者在论文中引用特定或某一范围内文献的行为。这一行为的形成源于参考文献的引用具有学术评价功能。参考文献是估算刊物影响因子的基础,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多少是对刊物学术水平、论文质量的极好评价。因此,某些刊物和个人采用诱引的方式来达到提升自身影响因子和著述影响程度的目的。
诱引有刊物编辑部诱引和审稿人诱引之分。期刊编辑部诱引是指如果稿件的参考文献中没有所投刊物刊登的文章,有些刊物编辑部会在投稿反馈和退修意见中要求或建议作者在参考文献中引用所投刊物发表的文章l一2篇。这虽不是强制性举措,但作者为了发表论文,往往会违心地去满足这一要求。期刊诱引在提升自身影响因子方面疗效良好,由于没有相应的阻碍机制和缺少必要的道德抵制,这些刊物的做法会常年存在,甚至引起其他一些刊物编辑部的仿效。
审稿人诱引是指个别审稿人在审读稿件时,遇到与自己研究方向相仿的论文,在审稿意见或退修意见中强调“请参考……文献”,甚至直接把自己的专著加入参考文献表中。
诱引形成的参考文献似乎是作者文献检索中的疏忽,是论文中的必备文献,这种提醒是审稿的必然要求,但大多数诱引的动机和目的不纯,是学术界和期刊界的一种作假行为,属于学术不端行为范畴。
2、匿引
匿引是指论文中采纳了别人的阐述,吸收和借助了别人的研究成果,却故意不将其作为参考文献列举的行为。匿引是文献计量学中漏引(或暗引)的一种行为,与其他漏引现象的区别在于它是故意行为。
匿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论文的主要内容为抄袭或剽窃之物,文中列举的几篇参考文献是为了遮人耳目;二是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某一观点和理论的新颖性和独创性,故意不把引用的有关别人的重要论据和核心思想的参考文献列举;三是作者为了回避论文中个别观点的矛盾而故意隐匿有关文献。
匿引被赵伯兴称为引而不用,被苏广利等称为做贼心虚,引而不标。匿引反映了作者的科学心态欠严谨和诚实,对别人研究成果不尊重,使读者分不清什么是别人的已有成果,哪些是作者自己新的科研结晶,不仅破坏了学术研究的道德规范,而且也违背了《著作权法》。
3、转引
著录参考文献时,应只限于作者亲自查阅和引用的原始文献,不应当转引。因此,转引是指作者没有亲自查阅个别原始文献,而直接从其他参考文献表中转录那些文献的行为。转引反映了作者对科研的敷衍心态和对文献引用的不负责任,是一种学术偷懒行为。
转引行为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由于作者没有参阅原始文献,对相应的成果一知半解,影响论文的质量;还可能因生搬硬套、断章取义而造成引文偏差,造成以讹传讹;还可能因被转引文献的彩印错误、粗心大意等而谬论续传。由此可见,转引是一种害处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理应遭到抗议和阻止。
4、滥引
滥引是指故意把一些与论文主题关系不大或无关的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以装潢店面的行为。
引用的参考文献应是这些对科研有推动作用的、最重要的、关系最密切的材料。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的数目和引文语言的种类反映了作者获取信息的能力、资料占有的全面性、基础知识的扎实性、视野的开阔性、研究起点的高低等。有滥引行为的作者深知这一点,为了显示自己把握文献数目广博,把一些与所撰写论文关系不大、甚至毫不相关的文献网罗其中。这一点在外文文献的引用中表现愈加突出。
另外,对参考文献引用的一些不恰当的要求也是导致滥引的诱因之一,如个别刊物编辑部要求所投论文的参考文献必须达到一定的篇数,有些信息视野较窄小的作者为了讨好这一要求而形成滥引行为。
滥引不可是作者科研心态欠严谨的反映,使参考文献丧失其本质意义,而且导致文后参考文献臃肿,增加了审稿人和编辑的工作量,一旦随论文发表,给读者查考、核对等导致不必要的麻烦,浪费了读者的阅读时间,同时也占用了科技期刊的有限版面,减少了刊物的信息量。
5、崇引
崇引,也称“媚引”、“策引”、“饰引”,是指作者为了个别须要(如压低自己论文的地位和学术水平,或论文便于发表)而故意引用或仅引用名人或名刊资料的行为。
崇引的表现形式之一与诱引相对应,指一些作者为讨好编辑和审稿人的口味,专门从所投刊物上发表但自己没有阅读的论文中选择参考文献,认为这样做可取得编辑好感,增加论文的发表机会。
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为了压低论文的水平,故意引用多语种文献,或仅引用外文文献。事实上,能把握多门英语的人是有限的,绝大多数研究方向在国外都有相关或相仿报导,这种行为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另外,还有些作者无视自己论文的主题,故意从名家著述和权威性的刊物中选择参考文献,以名人阐述和权威期刊来压低自己的论据,提升论文的身家。
不当自引也可以说是崇引的范畴,是为了提升自我学术影响力,不顾客观实际,自我崇拜的表现,也是形成诱引行为和影响因子严重失真的根本缘由。
6、曲引
曲引是指按照自己论据的须要,对别人观点断章取义,进行不公平的引用或捏造性评价的行为。伪造、歪曲别人观点的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引文偏差,而且违背了《著作权法》中“保护作品不受捏造、篡改的权力”的规定,是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识别和防范参考文献引用中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办法
审稿是刊物工作的必备程序,初审和确切选择审稿人是学术编辑的基本功,因此,认真审稿是辨识引用参考文献是否具有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审读稿件时,若发觉文献著录项目不齐全、不规范,甚至著录错误(尤其是文献识别码错误),往往是转引或滥引的可能表现。比如,参考文献著录规范规定,多于3个作者的文献,著录作者项时,要列举前3名,而后加“等”字,有转引行为的作者,因没有查阅原始文献或根本查不到原始文献,只好转引别人的“一个作者加等”,更为甚者,要求其规范著录时,竟不顾其他作者的版权,干脆删掉“等”字。
又如外文参考文献,如果审读时发觉作者对刊物、专著和论文集析出文献无法分辨,著录要么缺项,要么标错文献识别码,往往是转引。更有滥引的作者,为了显示自己的论文既参阅了英文文献,又参阅了外文文献,著录外文文献时,因没有能力阅读和引用外文,就随意抄写几个所谓的外文文献标明在相应的英文文献以后,以致错漏百出。
编者、审者、读者从审读论文内容与引用文献内容的相关性上,可以发觉某一文献是否为滥引、崇引和被诱引。被引文献必须与论文内容相关,并在保证引用信息充分性的前提下,满足其必要性。因此,认真剖析所引文献与论文内容的关系,就可发觉其中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经常查阅有关文献,掌握有关学术动态的审稿者,审阅稿件时能够分辨出作者是否有匿引和曲引行为,这样的审稿者也常常具有严谨的学术心态,高超的学术辨别力。笔者曾请一位院长审读一篇硕士生的综述,该院长在审读意见中详尽列举了综述中某句、某段抄自哪一文献的哪一句话、哪一段落,某推论始于何处,但引用有误等,避免了一篇赝品的问世,这让笔者十分感动,当即寄信向其抒发了敬仰之意。
审阅稿件时,对个别参考文献的引用形成疑惑,又一时无法判定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查阅原始文献进行核实。当前是信息时代,文献查阅比较便捷,电子期刊资源给核实原始文献提供了便捷和快捷之门,核对原始文献成为辨识这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最基本途径。
寻觅合作伙伴
有一种合作称作诚恳,有一种发展可以无限,有一种伙伴可以互惠共赢,愿我们合作上去流连忘返,发展上去前景可观。关于论文推荐、团队介绍、图书出版、学术直播、招聘信息、会议推广等,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