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雷科技Lite」收藏为我的小程序,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雷科技互联网组
编辑 |重嘉
不敢打差评现象的背后,是差评的杀伤力太大,大到足以引发店家报复、买卖双方两败俱伤。但好的解决办法不是剿灭差评制度,而是修复漏洞、让差评发挥正常限度的作用。
如果说陌陌是国民社交应用,那么手机天猫就是国民网购平台。进入联通互联网时代后,淘宝仍然是国外最重要的电商平台之一。也正由于此,这些国民App的每次改版,都会导致高声量的讨论。最近,有网友反映,淘宝App上的商品评论里,取消了中差评的标签,描述改成了“感觉不佳”。由此,很多人觉得,淘宝正在剿灭差评制度。
当然,在看了更多媒体报导和网友讨论过后,我们发觉,手机天猫的确存在用“感觉不佳”代替中差评的现象,但点进“感觉不佳”的标签里,依然能看到中差评的内容。换句话说,差评制度并没有被直接取消,而且在天猫购物后我们依然可以行使打中差评的权力。只是,从网店的这项举动来看,官方的确有消弱差评存在感的趋势。
买东西能不能打差评,平台说了算
大部分人对差评制度的认知,一般开始于天猫。淘宝购物评价体系,传统上分为好评、中评和差评。而后续上线的天猫商城则重新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取消了天猫上的中差评制度,改成了星级评分,范围从1星到5星,公开显示的评分和评论里,用户难以直接筛选查看1星、2星的低评分内容。
作为比较早出现的天猫竞争对手易迅,一直以B2C自营业务为主,评价体系里同样没有直接的中差评选项。不过,在最终的评价内容展示里,1星、2星评价会被归类到“差评”标签中,3星评价则被展示为“中评”,4星、5星则被视为“好评”。
最开始,由于易迅是B2C平台,有人出于对易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担忧,认为易迅的评价制度缺少公信力。但经过多年的考验后,今天来看,京东的评价机制还是比较成功的,基本不会有100%好评的商品,差评可以被你们看见,也能成为消费者购物的重要根据。以3C数码产品来说,好评率在95%以上的,通常都比较靠谱。
出现时间比较短的拼多多,公开展示的评论中,则不会有中差评的标签,负面评价的标签也比较少。生鲜平台中,每日优鲜简化了评价体系,给用户的选项只有“满意”和“不满意”两项;盒马则干脆在评价内容展示里取消了一系列标签,想找寻到非好评内容则会比较困难。
要不要差评制度,用户店家心态大不同
从大部分网友的心态来看,用户对差评制度基本是持赞同心态,对平台取消中差评或降低中差评爆光概率的做法持不满心态。原因很简单,网络购物过程中,评价是用户作出购物决策的重要根据,以此判定产品、服务、物流等各方面的情况。
而且,厂商以及店家和普通用户的地位并不对等,销售方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等手段来给自家商品进行全方位的正向营销,这个过程里自然会规避商品存在的缺陷、瑕疵以及风险。换句说,中差评是为数不多的能给用户提供负面信息的渠道,而具有稀缺性的负面评价是让用户对商品获得全面、客观认知的必要组成部份。
同时,中差评内容给用户发表不满提供了一个发泄渠道,对其他用户起到了警示作用,也才能督促店家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在同店家的博弈中,中差评无疑是一项极为有利的装备。
但在店家的立场,很多人并不希望见到差评制度。在部份平台,由于评价制度设计时的权重分配,一旦有差评,商家的店面评分、曝光机会、搜索排名等各方面就会遭到严重影响。而差评杀伤力极大、产生成本却极低,容易引起部份用户以差评为筹码,向店家索要不正当利益。而多年前就早已出现的“差评师”,就是这一现象的集中彰显。
另外,作为店家,出于自身利益的审视,自然不希望商品出现任何负面评价;如果用户能获取的信息都是正向的,自然更符合店家的利益。
你敢打差评吗?
明面上来说,给差评是消费者可以行使的正当权力。但在现实生活里,想要自如地行使这个权力,却没这么容易。由于好评可以让店家获得更多的流量、更好的形象,那对好评的心态自然是多多益善,对差评其实也是深恶痛绝。
大部分情况,如果在天猫等平台上给了一个差评,卖家则会用各类手段来逼迫诱使卖家更改或删掉差评。卖家的手段通常是先礼后兵,开始会以退换货、返现等方法威逼,如果卖家心态坚决而买家又比较极端,买家则可能会遭受恶劣的报复。卖家给卖家打骚扰电话这些手段数见不鲜,甚至还出现过买凶伤人的极端案例。
在这些情形下,大部分卖家就会选择息事宁人,毕竟面对买家的恶意报复,维权成本太高,不管是向平台投诉还是向监管机构举报都须要充足的证据。这样一来,尽管理论上我们有打差评的权力,但现实中却很难真正施行。而差评不敢打、好评满地的现实,最终造成评价体系丧失了其原有的参考价值,消费者不得不承当虚假好评的后果或则寻求成本更高的店家筛选机制。
评价制度要如何优化?
互联网生活里,评价制度的存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电商平台诞生之初,在提到网购相比实体店的优势时,评价体系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份。用好评和差评来衡量筛选店家商品,以达成市场经济下的优胜劣汰,这应当是评价制度筹建之初的目的。只是,在具体的推行过程,这项制度的漏洞被借助,导致买家提心吊胆怕差评、买家唯唯诺诺不敢给差评。但不管怎么说,评价制度是有其价值的,只是须要改进建立。
从现成的反例来看,京东的评价体系是相对比较健全的。首先,买家有充足的评价自由,根据自身的购物体验,对商品、物流给出自己的打分,1星到5星的区间给了用户更充足的评价空间。
其次,其他用户在查看公开评论时,可以直接筛选定位中差评,更加快速地了解到对应商品存在的不足,给购物决策提供参考价值。这方面,京东没有由于自己是平台方而对中差评进行人为限制。
另外,对于卖家评论,其他用户和店家可以回复。很多热门商品的评论里,中差评下能看到好多店家的解释以及其他人的回复。很多看起来不太合理的差评下,能看到不少人的指责。这种设计,让商品评论区的互动性显得更强,同时也是对差评巨大杀伤力的一种纠偏。
相比之下,很多平台直接取消或隐藏“中差评”的做法,我个人觉得有点矫枉过正了。若批评不自由,则赞扬无意义。差评是漫天遍野的店家营销宣传空隙里的一丝微弱的用户声音,如果把它也剥夺了的话,评价制度也就没哪些意义了。
关于差评制度的改进,首先,应当适当消弱差评的杀伤力。不管是电商平台还是订餐平台,如果一个差评都会造成店面流量大幅下降、营收遭击溃,那么差评都会弄成“核武器”,导致用户不敢使用。削减一点差评对店家的负面影响,对买卖双方都是一次解放,这样就能让其他人见到愈发真实和有价值的评价。
其次,作为消费者也须要改变唯好评论的观念。不管哪些商品,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一件商品能让大部分人满意,就说明它大机率有值得买的价值。实际上,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早已不再盲目追求0差评,能够正确认识到产品的真实价值。
淘宝此次把中差评标签替换成“感觉不佳”,就是一次消弱差评杀伤力的尝试。至于它的疗效是好是坏,估计过段时间才会有答案了。
“如果手机能拍远一点就好了。”常用手机照相的你,一定有过这样的苦恼。来瞧瞧这款BAK4棱镜,50mm大目镜的手机望远镜吧!远观、夜视能力碾压手机原装镜头,只需不到50元,出游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