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2月2日电(记者 马晓媛 李紫薇)目前各地已开启寒假模式,不少家长希望通过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控制孩子上网时间。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是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推动下,由各大游戏、视频、直播等网络平台实施的软件系统。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的使用期限、在线时间、服务功能等将受到限制,仅提供青少年专属内容池的访问权限。
不过,《新华视点》记者发现,这类制度漏洞很多,实名制也没用。有的孩子甚至在网上找了个身份证号,就能顺利登录。此外,网上流传的几十块钱也有各种策略,可以轻松破解系统限制。一些家长开玩笑说,防沉迷系统“防止孤独”。
上网查找通缉犯身份证号即可登录,花60元购买攻略破解限制
黄青是重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每个周末都教初中生。她发现,下课后,孩子们聚在一起玩手机游戏,热火朝天。“防沉迷系统根本无法阻止任何事情,这么久了,我还没有听说过有孩子因为防沉迷系统而不能玩游戏。” 黄青说道。
山西晋城凤城中学一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赵晓芳告诉记者,孩子们一到家做完作业就玩手机游戏,有时会玩到半夜。虽然知道有防沉迷系统并且设置了,但是感觉没啥用。孩子该玩还是该玩,他想玩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又是放假了,父母要上班,孩子在家也控制不住。” 赵小芳说道。
记者发现,这套被家长寄予厚望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沉迷网络的青少年眼中却毫无用处。对于这个系统的影响,很多未成年人都很淡定:“绕过那个系统很容易,时间到了,先登出,再开启访客模式玩,基本没有限制。”
“女孩子现在玩的换装养成类游戏很多,虽然都需要实名认证,但是我可以用妈妈的微信登录,很多游戏都是这样,用微信和QQ登录后,她们就赢了别的不问,默认你是成年人,网页上也有很多小游戏不需要注册登录,直接玩就可以了。”
“很多游戏都是用身份证登录,但不需要人脸识别。有的学生甚至在网上找到通缉犯的信息,输入身份证号就可以玩了。”
记者调查发现,“如何破解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也成为各大搜索引擎的热搜词。记者在多个搜索引擎和视频网站上搜索“防沉迷系统”,大量破解攻略出现。搜索引擎还将推送销售破解的防沉迷系统的网站和软件。某“下架防沉迷网站”上,破解防沉迷系统的商品价值60元。
平台“打折”实行实名制
记者了解到,虽然相关规定已经明确网络游戏必须实名注册,但不少平台都实施了“打折”。
很多平台通过第三方账号登录来逃避实名监管。记者下载了多款热门游戏、直播、短视频APP,发现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第三方账号登录。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身份不会被识别。
有的平台虽然要求实名制,但只认身份证,不认人。有些青少年会使用父母的号码登录,有些则只需在线查找身份证号码即可登录。
此外,很多平台设置的“旅游模式”不需要任何认证,为青少年打开了“方便之门”。
一位中学生告诉记者,很多游戏在旅游模式下可以玩一个半小时左右,时间到了,关闭再重新打开应用可以再玩一个半小时。
记者在安卓系统下载了一款名为《斗罗大陆》的手游,在访客模式下玩了近两个小时,没有任何时限提示。
记者调查还发现,部分平台更注重前期准入,而非后期筛选。多位接受采访的青少年告诉记者,有些平台的准入非常严格,必须刷脸2017防沉迷身份证修改,但之后就不会再查了,很多青少年会向大人求助。“有的在找父母,有的在找爷爷奶奶,迷茫的时候帮忙人脸验证。有的会上网,花钱找大人的真名。” 一个初中生说。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的一名初中生告诉记者,在他经常玩的一款游戏的公告栏上,经常有人发帖,请求他人有偿帮助解除戒毒系统。 ,并且使用谐音词可以避免敏感词审查,花钱请人刷脸,久久不复查。
此外,不同平台独立运作,这也让防沉迷系统在一定意义上无用武之地。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不同平台对青春模式的使用期限、时效限制、服务功能等都有不同的规定。不少家长直言,就算所有平台都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也没有用,“孩子玩一会儿,玩一会儿,一整天就过去了。”
警惕公司数据和未成年人社交绑架
目前,各平台的青春模式仍依赖于用户的自主选择。如果没有家长的监督,未成年人可能根本不会选择这种模式。
记者在一些直播平台体验时发现,即使在个人资料中填写了未成年人的年龄信息,系统也不会自动跳转到青春模式,必须手动设置。
记者在部分农村采访中看到,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一些年轻人由老人照顾。这些老人连手机的操作都不熟悉,更别说青年模式是什么了。一些放假在家的学生,限制很少,一拿到手机就上瘾。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青少年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防沉迷系统的设置实际上违背了企业的商业利益。企业要不断提升社会责任,加大对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惩戒。
针对不同平台防沉迷系统相互独立的问题,熊秉奇建议政府推动建立统一的强制性防沉迷系统2017防沉迷身份证修改,要求所有平台系统联网,共享信息,同时处理未成年人的数据。在平台上玩了规定的时限后,当天就不能再在其他平台上玩了。”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思新表示,社会各界要不断创新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机制,杜绝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行为。未成年人,并防止个别公司和个人对未成年人进行数据处理。和社会绑架,把它变成狩猎消费对象。
“解决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不能单靠技术。”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褚朝辉表示,家长和学校要引导孩子,让孩子拥有广泛的爱好和丰富的课余生活,学会如何安排时间。“孩子的主观性增强了,他们会认为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不会沉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