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飞寺的明敏梦辰
量子比特报告 |公众号QbitAI
你上过这样的物理课吗?
老师是个头发花白的奶奶,穿着卡其色的工作背心,可以从很多口袋里掏出各种神奇的道具,就像哆啦A梦的宝包一样。
普通的花生和牙签在她手中变成了稳定的平衡系统。
有网友想知道涡流是怎么回事,于是她用“电磁炉炸线”来解释其背后的楞次定律。
她认为,学习物理不能靠测验,而是更多的实验、观察和思考。有网友表示,学了三年,看了她的视频就明白了。
她的抖音和快手账号都叫不SCRIPT,粉丝已经超过一百万了。
最近,她也开始同步更新视频到B站账号。最受欢迎的播放量已经达到一百万了。
吴奶奶的实验新颖有趣,讲解清晰易懂,让关注更新的网友直呼:“要是当年有这样的物理老师就好了。”
用短视频讲真话
吴奶奶以短视频为主,一两分钟就能讲解一段物理知识。
比如备受瞩目的诺贝尔奖,今年的物理学奖颁给了三位研究混沌现象和复杂系统的科学家。
复杂的系统乍一看很复杂,但说到吴奶奶,就变得简单了。
她制作了一套“混沌玩具”来展示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如何在以后引起巨大的变化,并且该视频在多个平台上都大受欢迎。
吴奶奶还擅长在新闻热点中挖掘物理,引起大家对物理的兴趣。
东京奥运会期间,14岁的权鸿婵在比赛中夺得金牌,72岁的吴奶奶用自己的角动量知识向大家展示了为什么跳水运动员选择蜷缩。
8 月 13 日是国际左撇子日。吴奶奶也借此机会发了一段视频,介绍物理学中的手性现象。
此外,她还有一个名为《大国重器》的系列节目,专门解读人造太阳、正电子对撞机等国家重大科技成果。
不过,更多的话题还是用生活中常见的道具作为示范,回答网友们向她提出的各种奇怪的问题。
宇宙射线是什么样子的?吴奶奶说,就像一把扫帚,高能粒子穿过大气层的轨迹就像一把扫帚须,能量层层减弱,人一碰就无害。
法拉第笼怎么样?吴奶奶用厨房漏勺就能做到。外面的便签因为电荷相同而相互抵触,而里面的便签则完全不受影响。
每次演示和讲解后,吴奶奶都不忘在视频末尾设置一个小问题,带动网友积极思考,参与评论互动。
至于如何让物理学更容易理解,她总结了两个要点:
一是不堆积专业词汇,多用类比,二是找生活中大家都能看到的对象做实验。
实力越强的人往往能把事情解释得更简单,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所说,只有向孩子解释复杂的知识,他们才能真正理解。
有人说吴奶奶就像《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的偶像质子教授,也有人说每次看到她都会莫名想起《三体》中的物理学家叶文洁问题”。
其实,吴奶奶的讲解除了简单易懂外,在措辞和逻辑上也非常严谨,像个真正的教授。
在最火爆的诺贝尔奖复杂系统视频下,有网友猜测她是哪所大学的退休教授,水平这么高?
真的。
“不写题”的科学奶奶
这位 72 岁的奶奶拥有丰富的背景,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复杂的系统。
她叫吴玉仁,同济大学退休物理学教授,曾任物理示范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
因为父亲是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吴玉仁从小就在生活中慢慢学习物理科学知识。
这也是她与物理学和物理科学关系的开始。
她回忆说,父亲经常只在周末抽出几个小时陪家人,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父亲总是带着她和弟弟去观察和思考周围的各种有趣现象他们。
例如,为什么煮饺子时饺子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湿手帕不会从玻璃上掉下来?
这些有趣的想法也让吴玉仁对物理产生了好奇,长大后选择继续攻读这个专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玉仁自己也成为了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向导。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学生对物理不感兴趣。
吴玉仁将此归咎于学生们“害怕考试”。
再想想自己的经历,她觉得物理本身就是这么有趣,要从培养兴趣做起。
所以,她和她父亲一样,从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近物理。
在课堂上,她会刻意使用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验设备,让大家感受到物理的乐趣,从而爱上学习物理。
就像她现在的身份证一样,她不提倡学生只刷题和应付考试。
一位上过吴玉仁课的网友回忆,吴老师期末考试的附加题是问熵的。
我不想参加考试,我只是想让你学到一些东西。
基于自己的教学思路,吴玉仁觉得从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更为重要。
于是在他50多岁的时候,在同济大学、上海市科委的支持和资助,以及教学资源的指导下,吴玉仁共同创办了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一个青年人的实训基地。上海市科技人才。
但在工作站的早期,并非一帆风顺。
父母打电话来听,这门科学跟考试没什么关系,对让孩子参观学习失去了兴趣。工作站成立4个月,仅接待中学生600余人。在最糟糕的时候,只有 3 个孩子可以等待。
当时即将退休的吴玉仁没有想过放弃。
考虑了父母的话,她开始和同事一起开发课程,让高中的物理知识更容易理解。
他还将自己的科普活动带入了上海的中小学和社区,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物理的趣味。
2018年,年近70岁的吴玉仁和他的学生,与同济大学的多位教授和博士一起成立了“无问题俱乐部”。同年,他们也开始在快手等平台更新科普视频。
当我开始制作视频时,“No Questions”更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工作站和俱乐部的日常生活。后来发现,当吴玉仁出现在镜头前解释科学现象时,收视量会明显增加,形成了现在的视频内容和风格。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每一个科普视频,从要讲解的内容,要写的剧本,要设计的实验,几乎都是吴玉仁自己做的。
因为我觉得实验教具应该贴近生活,所以很多设备都是吴玉仁自己做的。
如果遇到自己解释不清楚的概念,也会向老同事请教想法和建议,大家一起出谋划策,确保科普内容在短短的时间内被网友理解几分钟。
现年72岁、白发苍苍的吴玉仁还没有想过退休。她觉得科普是她的责任。
只要我有精力,我就会一直这样做。
她教过的学生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平时都叫她奶奶,在她前面加上“科学”二字就成了她“科学奶奶”的称呼。
她也喜欢人们给她的头衔。
就像走进大观园的刘奶奶一样,走进科学大观园,我感觉自己就是吴奶奶,时刻保持着对未知的好奇。
大佬齐聚科普区
不知道什么时候,知识和学习内容在各大视频平台逐渐爆发。
其实,除了吴奶奶,还有很多学术带头人在努力科普。
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王品贤。
今年6月以来,王院士已经更新了几十个视频。科普的内容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那种,比如北极和南极冰盖融化会发生什么?世界上真的有海怪吗?
每一个复杂晦涩的问题,王院士都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让网友们仿佛在听爷爷给孩子讲故事。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赵政教授也是物理科普领域的熟人。多年从事相对论和黑洞研究,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100余篇。
在他的视频里,他总是和我们聊起牛顿、爱因斯坦和彭罗斯的研究和有趣的故事,也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让人仿佛有了一个和蔼可亲的网友导师。
另外,搜狐CEO张朝阳最近重回“老本行”,在直播大谈牛顿定律。
作为博士。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中,这对他来说可能很容易。网友称“张老板”为“张先生”。
看来现在抖音、快手、B站真的要变成学习平台了。
顺便问一下,有没有你关注的有趣的科普博主?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