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网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冯硕文超)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的《新闻晚报》报道,近年来,互联网深刻改变了面貌人的生活、生产和经济。 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近日,多款知名APP陆续曝出个人信息定位不中断、后台查看等问题,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再次推上风口浪尖。大数据时代,谁来保护我们的隐私?
个人信息“连载”的情况并不少见。当我们下载一个APP时,经常会被要求对位置信息进行授权,即使你不授权,很多平台也会在协议中安排条款,在弹窗之外明确位置授权的方式和目的。
近日,江西省南昌市市民杨女士看到相关消息后果断回应。
“我昨天刚把手机里的所有权限都关掉了,首先我觉得这些平台得有个声明,(不间断的定位或者后台查看个人信息)这是为什么,我们得让我们用户知道。”杨女士。
但是,如果不是被网友曝光,恐怕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一头雾水。市民毕女士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她非常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但作为一个普通人,她觉得个人信息的泄露在所难免。她说:“现在手机有一个只能在使用时允许定位的选项,之前只允许一直允许定位。我一般选择‘只在使用期间允许’,我觉得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我认为现在个人信息泄露是相当普遍的,普通人是很难避免的,所以每次上网都会多加注意,不会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等”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泄露有哪些途径,用户隐私已成为一些人赚钱的“富矿”。 APP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可以分析用户的活动范围、活动习惯、消费偏好,并利用分析数据投放精准广告,进行精准营销。更有什者,有些应用会将用户的个人信息转移到其他平台牟利。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指出:“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最关键的生产要素,精准画像,精准匹配“
另外,欧阳日辉分析,未来这些信息会转化为数据资产,这也是很多APP在收集信息时会扩大收集范围的原因。
2016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来规范信息收集和“霸王条款”。欧阳日辉强调,出台一系列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个人隐私能够得到充分保护。 “作为消费者,你要保护我的个人隐私,你必须使用脱敏,你不能买卖我的原始数据。”
其实这个话题不仅仅是个人信息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一个又一个的数据聚合实际上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网络安全的大问题。
10月11日,一年一度的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在西安启动。本次宣传周的主题是“网络安全为民,网络安全为民”。面对网络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各方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让网络更安全?
本届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将聚焦行业理念和实践前沿,将举办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网络安全标准、汽车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产业发展、新智慧城市安全。分论坛。来自网络安全领域的院士、专家和行业领袖将围绕网络安全技术话题,探讨数据治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庄荣文表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如今,从个人信息保护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从网络安全审查到大数据安全管理,一批覆盖网络安全各个领域的重要制度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
庄荣文强调:“要加强海量数据聚合整合的风险防范,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风险防范水平。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推动在重点行业建立健全长效保护机制,坚决打击非法买卖个人信息、侵犯公民隐私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近年来,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明显加快。 2016年6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庄荣文表示,今后要把网络安全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快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创新基地。
“要积极开展一流网络安全高校建设示范工程,推动形成网络安全人才涌现的生动局面,以科技创新为基本途径,形成企业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个人信息泄露有哪些途径,最新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庄荣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