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泡沫乐园 · 免费提供游戏辅助,破解软件,活动资讯,喜欢记得收藏哦!
综合软件_线报活动_游戏辅助_最新电影_最优质的的辅助分享平台

当我孤独时,我会看Facebook……(深度好文)

网络 2023-02-25 23:00

图片来源全景网

你睡着前,会做哪些?小编总是刷下朋友圈才安心..

睡醒后,第一件事,你是打开手机,继续刷朋友圈,还是刷抖音?

来源丨

硅谷密探(ID:guigudiyixian)

有数据显示,55.2%的人平均每晚打开陌陌的次数超过10次(小编绝对是其中之一…… )

但是!不要以为这只是我们的常规动作,歪果仁也如是说:

当我孤寂时,我会查看 Facebook ;当我倍感不安全时,我还是会看 Facebook……

在科学家眼中,人类现在正生活在一个最大的行为实验场中。人类的一切行为是可以被观察、被调整的,甚至是可以被设计的。一切只由于,你用了——智能手机。

BBC Panorama 系列纪录片最新一集述说的就是——智能手机,背后黑暗的一面。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大公司喂你“可卡因”,让你上瘾

硅谷,是诸多全球社交媒体大鳄的诞生地。

Facebook,月活用户超过 20 亿,也就是说全球 75 亿人口里,不到四个人之中有一个人就在使用 Facebook。如果再加上旗下竞购的 Instagram 4亿日活跃用户的话,那比列就更大了。更何况,Instagram 是日活数据,不是月活。

Twitter,美国首相川普治国安邦的挚爱,初略统计了一下,他老人家24小时内,发了8条... Twitter 2018年第一季度最新数据,3.36 亿月活用户;

而 Instagram 的重要竞争对手 Snap,最新数据日活跃用户也达到了1.91亿。

……

过去,我们觉得上瘾大多和物理物质有关:海洛因、可卡因、尼古丁。如今,社交媒体的出现,它似乎不是物理物质,却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上瘾了。

BBC 在这部纪录片里,请来了这些以前工作其中、熟悉硅谷社交大鳄的黑幕人士,一一剖析 Facebook、Twitter、Snapchat 都是怎么让用户上瘾的。他们说,大公司正给用户喂上了“行为毒品”(behaviral cocaine),让你无处可逃。

点赞背后,是你被认可的表象

说社交媒体上瘾,当然离不开的首个大鳄就是 Facebook。用 BBC 的话说,全球使用 Facebook 产品的用户数目,甚至比全球宗教信仰者还多。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Sandy Parakilas 曾在 Facebook 担任平台运营总监,他承认,就是要让用户沉溺在其中,用户的关注度、关注时长,就是借给广告商最好的产品。

那怎么让用户沉溺其中呢?Facebook 上有个很小的设计,或许你都没有意识到,它就足以让你上瘾。

曾为 Facebook 设计了大拇指点赞“Like” 功能的产品总监 Leah Pearlman 坦言,最初设计大拇指的图标,只是想让用户觉得使用上去更友好,但用着用着发觉,自己很关注每次 Po 文后收到的大拇指数目,甚至在想,为什么此次没有先前多。

“会把收到大拇指数目的多少,作为评判自我价值的标准。”然后,Leah 就沉溺在 Facebook 无法自拔了(跟我们发完同学圈后,时不时打开,查看下点赞数,是不是很像?)。

“当我孤寂时,我会查看手机;当我倍感不安全时,我还是会看手机…… ”

这是 Leah 对 BBC 调查员说的原话。

人若果须要验证个别东西,或者验证个别情感需求时,社交媒体是现今最常用的工具。但“当你须要通过 Facebook 验证哪些时,却发觉哪些都没有,你的心情会显得极差。” (以为朋友圈会收到好多个赞,但实际并没有时,你的心情会不会也同样很差...)

因为这样,Leah 在 Facebook 工作了四年后,离开了。

图片来源全景网

不设“底”线,让你不停地刷手机

科技是怎样操控人的行为的?曾经在 Mozilla 和 Jawbone 工作过的设计师 Aza Raskin 告诉 BBC,用一个餐盘实验(soup bowl experiment),就可以挺好地加以解释软件设计上的一个方法,如何让用户成瘾。

汤碗实验是说,让两组参与者同时喝水,一组的汤勺会手动往碗里补充食物,另一组会提供确切的饮食提示,告诉参与者喝了多少。研究发觉,那些从手动补充碗里吃东西的参与者比普通碗的参与者喝多了 73% 的汤。然而,这些参与者还不觉得她们吃得更多,也没有觉得自己比正常人吃得更饱。

这个实验跟科技有哪些关系呢?

Aza 说,如今用户在看社交媒体的各类滚动消息时,为什么习惯性仍然不停地刷下去,就是由于它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提示说,你看的东西已然到“底”了。这样,大脑都会支配着手臂仍然不停地往下刷。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也正是这个设计上的方法,导致了用户,一旦打开了这款社交软件,就会沦陷在无止尽地“刷”消息的动作里。

“你认为有罪恶感吗?” BBC 调查员问 Aza。

Yes,I do。(是的,我倍感欣慰。)

Aza 甚至还说,连屏幕的颜色是偏蓝一些,还是偏红一些,都有测试。目的是,让用户不停地划下去。“就像把一堆毒品洒在了你的屏幕前面。”

像喂肉鸽一样,给你不定期喂“奖励”

青少年现在每晚平均打开手机的次数是——90次。

为什么我们会不停地打开手机?不妨先从一个 50 年代的实验讲起。

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人斯金纳(B.F Skinner)教授,进行了把肉鸽置于袋子里(著名的skinner box)的喂食实验。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一堆没有受训的肉鸽,在叼啄方面表现是正常的。

但是,当肉鸽叼啄按键时,斯金纳袋子的下口会每隔一段固定时间喂食,这种让肉鸽开心的结果,开始加强肉鸽叼啄木板的行为。

斯金纳院士在想,如果不固定时间喂食呢,鸽子们会弄成什么样?

当斯金纳院士随机奖励肉鸽喂食的数目和频度时,惊人的结果是,与定期收到相同食物的肉鸽不同,接受不定期奖励的肉鸽会“发狂”:它们会不断强行去舔食不同的按键。最惊悚的一只肉鸽,每秒击打按键 2.5 次,持续了 16 个小时....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放到明天来看,作为用户的我们,或许就是那一堆等待科技公司喂食的“鸽子”。

因为,APP 上面一堆的点赞、爱心,或者转发提示,就是这些不可预期的奖励(unexpective reward)。我们并不晓得某个人的点赞,或者某个人评论我们微博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就是这样,吸引着你不停地打开手机,像肉鸽不停舔食通常。

图片来自网路

这些可变的、不可预期的奖励还有什么?

生活中另一个典型的事例是——赌场的赌博机、老虎机们。为什么人在老虎机面前会不停地投币下注?那是因为,你永远不会晓得,下一个下来的结果是哪些,所以,你永远都在期盼下一个结果。或许,它会是一串连续的 777 呢。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社交网络与社交媒体_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_社交媒体中的点赞行为分析

一声“叮”,让你全天都可能恐惧

BBC 调查员甚至亲自上阵,接受了加州大学行为科学院长 Nancy Cheever 的行为实验。到底,手机是怎样唤醒我们的身体反应的?

实验中,调查员在认真地看一档视频,她的手机就置于不远处的书桌上。过程中,Nancy 教授要求调查员专心看视频,也在没有告知的情况下,开始不停给这名调查员发消息。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叮”,第一响声时,调查员显著脸颊往声音方向瞟了一眼。在五次“叮”声中,调查员起码有三次往声音方向瞟了瞟。

很快,视频结束了。

这次对调查员的剖析显示,每当手机消息推送的那一下“叮”声响起时,这名调查员体内情绪会起伏非常厉害。“说明你身体是恐惧的,虽然你并没有意识到你自己是恐惧的”。Nancy 教授对 BBC 调查员说。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也就是说,只要你的手机不静音,时不时响起那一下“叮”,这样的恐惧情绪,很可能伴随着我们一整天。

为什么是恐惧?焦虑来自于哪些?Nancy 教授觉得,这可能来自于人认为错失了哪些重要事情的心理,大脑便会手动呈现出类似“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

提示你紧急情况的,还有手机图标上那一个个白色的数字,提示你多少条未读信息之类。科学家说,只有黑色能够激起你脑部对于那个紧急情况的认知,其他颜色都难以做到。

但这就意味着成瘾了吗?Nancy 教授说,并不是,还要对受测人的日常行为习惯加以考虑,看是否有多重任务在进行。“如果你驾车也要玩手机,睡在床上时也要有手机陪伴,那可能是成瘾了。”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当然,面对社交媒体成瘾,心理学界人士有着不同的分歧。其中一项就是,是否要把社交媒体上瘾列入疾患(Disorder)。

社交媒体中的点赞行为分析_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_社交网络与社交媒体

美国心理学会(APA)的精神疾患确诊与统计指南里,暂时没把社交成瘾一项列入。但早已有呼声,应该把这一项列入精神疾患。因为,在这种支持者看来,智能手机成瘾,其实如同海洛因成瘾一样,有类似的脱瘾病症(withdrawal symptoms),以及类似的影响(effect)。

戒社交媒体,就像戒酒

既然躲不过,科技业内人士还开始尝试不同的方式解决“手机成瘾”的问题,比如把手机屏幕弄成黑白。小探还据说,有的职工干脆把手机锁在抽屉里。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或者,直接痛楚地戒除。比如 Facebook 的这位前职工一样。用他的话说,“戒掉 Facebook,身体上的觉得如同戒酒一样。”

图片来自网路

当然,也有戒不掉的。小编早已不止一次听到有同学发朋友圈说卸载陌陌,然后三天后又回去了...

让 Sandy 更沮丧的是,大多数科技业界大鳄并不容许自己儿子使用社交媒体产品,因为她们晓得产品会给下一代带来的害处,但并没有如实告诉整个世界。

下一代中学生的成瘾,或许是更让人担忧的问题。

如今,英国中学生平均每周使用手机时间为 18 小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社交媒体上。父母害怕儿子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很重要的一个缘由是,社交霸凌的存在。

13、14岁开始使用社交媒体的日本女孩 Philips,因为历时两年的网路霸凌,2017年4月,卧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来,他的父亲告诉 BBC 调查员,如果不是手机成瘾,她绝对不相信会发生这样的惨剧。

从 Facebook 到 Instagram,从 Twitter 到 Snap,社交媒体帮助我们联接在一起,它联接起了 超过 20 亿人的世界。他们在指出联接人与人的同时,是不是也给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已经不止一次有媒体、学术界对此加以剖析。

连 Facebook 的研究员都承认,使用 Facebook 可能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比如跟别人悲观比较,远离社会参与等……

虽然,国内几乎都与上述社交媒体产品无缘,但陌陌、微博、抖音、豆瓣、知乎等各类社交媒体的存在,这就足以让我们刷微博刷豆瓣刷陌陌刷知乎……

超过 30 亿人,每天都有一个共同的动作,那就是刷……

或许,有的人会说,社交媒体例如陌陌,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离不开的工具,但不仅工作之外,当你上次拿起手机的时侯,不妨问问自己,你,为什么要拿起它呢?

大家是否统计过,自己平均每晚打开手机多少次呢?打开社交媒体时,你的心情,还好吗?